2)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一把火的艺术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行突破。

  能把这一门手艺做好,应该还会带动他的所有技能,全都向前突破一大波。

  所以,最近在学习制瓷的时候,最后一步入窑烧制,他也不会落下。

  每次在梦中进行沉浸式体验,他都会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窑门的火。

  他会一个接一个的,不断往窑口的地方添置柴火。

  而“看火”,就是在柴窑烧制阶段,最关键的事。

  一般这种人,都是柴窑烧制的总工程师。

  就是因为把桩师傅,掌握着一窑瓷器的烧制撑爆。

  所以,制瓷业当中,制作瓷器很重要,但是烧制瓷器更重要。

  因为你手中制作的再好,如果烧不好,那也白搭。

  就说大型瓷器,往往一件瓷器手工操作都是几个月、半年,甚至是一年才能做好一件器胚。

  在烧制之时,往往会好几次入窑烧制。

  而只要其中有一次出现问题,这一件你耗费几个月时间做出来的心血之作,就只能废弃。

  这就是烧窑技术的重要性,而到了现在,居然还有人不重视这门技术。

  陈文哲了解过景镇那边的情况,发现很多把桩师傅,只是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都有点困难。

  到了现在,这种手艺也只能依靠家族传承。

  父传子,子传孙,这样的传承有很大的缺陷,但是,不这么做,就很难传承下去。

  因为烧窑,可不止是看火,这可真是一个苦力活,一般人都不愿意做。

  甚至是一些把桩师傅,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孙做这种事情。

  虽说是一把火的烧制技术,准备工作却全都马虎不得。

  点火前,要把装满待烧瓷器的匣钵,一个个的摞进窑中。

  这可是一个苦力活,要是个子小,体力损耗就吃不消。

  装满瓷器的匣钵很重,摞到高处的时候,更是要费上一番力气。

  就这样,窑工会每天十六七个小时,都是在窑中度过的。

  建窑、装窑、添柴、开窑……

  每个工种都需要做过一遍,只有沉下心来,坚持做柴窑的烧制,最终才能有所成就。

  一般柴窑,每三天烧一次窑,每一年理论上可以在窑前练习100多次。

  十年如一日,最终才会学到优异的烧窑技术。

  只有凭借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实践经验,才能从基层工人做到把桩师傅。

  几十个人力、几百件待烧瓷器、几万斤马尾松柴,这种传统的烧窑技术成本高,且温度不易控制,烧制的风险很大。

  满窑的时候,匣钵没有摞好,会全部倒塌下来;

  温度过高,瓷器就化在了匣钵里面;

  温度过低,釉面的效果则无法被烧制出来。

  当学徒的时候,每天目睹烧窑失败的情形,你能不努力?

  烧柴窑既是体力劳动,也是脑力劳动。

  如果是帮助别人烧窑,万一要是失败,那就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时,你要想想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哪方面的质量出了问题?

  假如匣钵不好,就要联系厂家。

  如果是烧窑中的哪个方面没有注意到,就要反思烧窑的问题出在哪里。

  每一次从点火到烧制结束,需要20-30个小时的时间。

  其他工位上的师傅,可以轮班。

  但是作为把桩师傅,要一直守在那里,保证烧火温度的稳定。

  所以瓷器的制作,“不论是有创意的形态,还是精美的花纹,都离不开最后这一把火。”

  可就是这一把火,却面临着要失传的风险。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