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丝绸“碰碎”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到了一些丝织物的肌理。

  他当下决定把棺椁板盖回去,并且用厚厚的塑料布将整个棺木包裹起来。

  然后,再将整个墓坑用蓬布进行封盖,只留下一两个工作人员进行看护,其余人都回去商议更为妥善的文物保护方案。

  之后在将这一情况向上级领导进行了汇报,请求派专家予以支援,国家文物局对此事相当重视。

  此时,不少考古专家闻讯赶来,参与到这次的考古发掘工作中。

  其中,就有之前参加过马王堆一号汉墓考古的丝绸保护专家。

  这位专家与北湖博物馆的专家们,共同讨论出了一套具体的发掘保护方案。

  这套方案很快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此时,这座小型土坑竖穴墓已经被命名为“北湖江陵马山一号墓”。

  春秋战国时期的棺木外,多有一层厚厚的荒帷,一般是素锦类织物。

  眼前这些看似完整的荒帷,实际上已经完全腐朽,稍微一碰,就很可能化为碎片,该怎么办呢?

  更为重要的是,一幅质地细腻的帛画也与荒帷粘连在一起。

  最后经过研究,才顺着棺木各个边,将荒帷切割成几大块,并且进行编号,卷取放好。

  当荒帷被完全揭取下来时,一副完整的棺木呈现在大家面前,黑漆光亮,色泽如新,保存得相当完好。

  之后又开始研究,如何完整地将棺盖打开。

  此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多,但谁也没感觉到疲惫,所有人都期待着看到打开棺木的那一瞬间。

  考古工作者将刀片,尝试着插入到棺木的缝隙中,来回寻找可能活动的接口。

  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棺盖终于可以打开了。

  大家紧张地看着一点点掀开的棺盖,大气都不敢出。

  忽然,有人喊了一声:“丝绸保存得很好,快盖上棺盖,运回室内清理。”

  为什么不能在现场进行清理呢?肯定是因为害怕被毁坏。

  对考古工作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许多古墓里挖掘出来的文物都有“见光死”的毛病。

  在墓里还是金光闪闪的,一旦接触外面的世界,便顿时失了颜色。

  这些专家自然比谁都担心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批丝绸制品实在是太珍贵了。

  但是,现场其他考古专家亦担心颠簸的路上,会不会将棺木内的丝绸“碰碎”?这种情况以前亦有发生。

  一场激烈的讨论便在“北湖江陵马山一号墓”现场展开了。

  曾经参与马王堆发掘的专家,对丝绸的特性非常了解。

  他斩钉截铁地说:“我已经确认过了,这副棺木内没有积液,不会造成运输途中将丝绸制品碰碎的情况。”

  其他专家虽然对此还不算太放心,但也明白野外开棺同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于是,便同意了他的提议。

  棺木被运到了荆市博物馆的大会议室内,在这里,大家将见证揭开这副楚墓神秘面纱的历史时刻。

  2月4日上午9点,正式开始“揭棺”。

  当棺盖被完全打开的那一刻,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呼声。

  因为满满一棺,都是亮丽夺目的古代丝绸制品,真是太壮观了。

  这样的发现,就是一个奇迹,因为不可能存世的丝绸,真的流传千古让我们看到了。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