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四八章 酣战淋漓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端详。”

  会议之后,刘锦棠陪同展东禄,疾驰数百里,抵达距乌鲁木齐最近的阜康,然后轻骑进抵古牧地,侦查敌情。

  这个侦查,是“火力侦查”,即主动向古牧地的叛匪射击,引诱叛匪开枪还击。

  古牧地那边,枪声响起,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展东禄就得出结论:刘锦棠说的不错,“叛匪的洋枪,不足为虑!”

  首先,叛匪的洋枪,都是前膛枪。

  不过,这不是最关键的,前膛枪的威力,自然不如后膛枪,但用好了,一样能给官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在美国的时候,查塔努加战役中,北军进攻传教士高地主岭,最后一道防线前,装备斯潘塞连珠枪的轩军,就被南军的前膛枪,一次又一次打了下来,死伤惨重。最后,若不是南军士兵不慎引爆了自己的炮弹,引发大规模的殉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那一次,南军的指挥官没有机械地把兵力硬塞进一条线内,而是排成前后三列,第一列的士兵只负责射击,后面两列士兵只负责装弹。第一个士兵射击完毕,第二个士兵马上把已经装填好弹药的另一支步枪递上,而第三个士兵将已经上弹的第三支步枪交给第二个士兵,自己赶快装填第一支打空了的步枪。

  如此反复循环,第一个士兵战死,第二个士兵便立即顶上,第三个士兵进入第二列,第三列的空缺由新的士兵补上。

  这样一来,南军的射速大大提高,火力密度,较后膛枪已不遑多让,而且从始至终,防线不出现明显的缺口。

  除此之外,南军士兵射击准确,战斗意志坚定,前边的同袍战死,后面的立即补上,毫不动摇。

  眼前的叛匪呢?

  第一,几乎谈不上什么准头。

  第二,也是更关键的,前膛枪因为射速慢,必须由长官统一指挥,同时向一个方向发射,这样,才能够获得足够的火力密度,即使单个的士兵,射击技术有限,没什么准头,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杀伤效果。

  古牧地城头的叛匪,却根本没有“统一指挥”这一说,你一枪,我一枪,东一枪,西一枪,乱糟糟的一片。

  如此低下的军事素质,有何可虑?

  至于大炮嘛——

  官军的“火力侦查”,依旧没能引得叛匪架设在城头的大炮的发射——叛匪也晓得,对方不是什么大部队,炮弹宝贵,不敢轻易浪费。

  不过,够了。

  展东禄在望远镜中看得清楚,那是拿破仑炮。

  拿破仑炮架设在城头上?

  展东禄几乎要放声大笑。

  拿破仑炮,炮身小巧而后坐力大,一炮既出。巨大的后坐力会将整架炮向后推出好几米远。因此。需要一片开阔而平整的地面,来设置炮兵阵地。以上文提及的查塔努加战役为例,南军的炮兵阵地,设置在山脊上,开阔倒是开阔了,但地面崎岖不平,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