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七章 那条狰狞的火舌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

  呃……

  其实,也不算太过。

  因为,目下,是一八六八年。

  冷兵器时代,只有壕沟,没有堑壕――因为根本用不着;壕沟的作用,不是拿来保护己方的士兵,而是为敌人的前进制造障碍――就像安邺一度猜测的那样。

  进入热兵器时代,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堑壕依旧是用不着的。

  滑膛枪时期,步枪的射程有限,射速感人,能否中的,也要靠刷人品,攻守双方,都必须排队枪毙,才能够获得足够的火力密度,不然,这个仗就打不起来,因此,也不需要堑壕来保护士兵。

  火绳枪而燧发枪,滑膛枪而线膛枪,步枪的射程、射速、准绳都大大提升,产生了在敌人距离尚远的情况下、对士兵进行保护的需要,但是,堑壕依旧不是必需品,因为,弹药的装填方式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前装;作战方式也没有发生――还是排队枪毙。

  这个时期,保护士兵的防御措施,不是往地下挖堑壕,而是在地上起胸墙。

  两者的区别,稍稍一想就明白了:

  前装枪装填弹药的操作,一要站立,二要有足够的空间――想一想那根通条有多长吧!胸墙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堑壕呢?

  第一,堑壕的空间,必定是狭窄的;第二,如果挖的足够深,站立容或许之――可是,那得多大的工程量啊?而且,也会带来其他的一些列技术问题,这个时期,敌人的枪炮没那么大的杀伤力,士兵的性命,也没那么值钱,胸墙大致就够用了,因此,关于防御设施,不大会有人往“地下”动脑筋。

  只有进入后装枪时期,射速大大提高,准绳、射程也进一步提升,步枪的杀伤力大幅增加,同时,装填方式的变化,也消除了使用堑壕的技术障碍,真正的近现代意义上的堑壕才应运而生。

  本时空,后装枪之大规模应用,始于美国内战,其典型,便是关卓凡率领的“清国义勇军”了――他带到美国的轩军,一水儿的后装枪;大规模的堑壕战,亦始于美国内战,特别是彼得斯堡战役中,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纵横交错的堑壕,曾让关卓凡叹为观止。

  堑壕战的始作俑者,是查塔努加战役中颇让轩军吃了苦头的南军悍将朗斯特里特,然后,罗伯特.李将之发扬光大。

  另一位始作俑者,则是俺们的关爵帅。

  南下亚特拉大途中,关卓凡就是靠挖战壕拿下了固若金汤的阿拉图纳――北军的战壕,一路前延,南军枪击、炮轰、夜袭,皆无奈其何,眼睁睁的看着敌人将战壕挖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当然啦,关爵帅的这一招,说到底也是盗版――盗版原时空tg惯用的土工作业。

  不过,不计关卓凡这个开外挂的,美国内战的堑壕,还非常原始,主要的作用,是自我保护,而非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