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 薰园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说到“政治立场”,这个白石正一郎其实相当“反动”,他是倒幕派的大金主,甚至参加过“奇兵队”,素有“侠商”之号。不过,这种事情不能太认真,因为几乎所有的长州豪商,都是同情“倒幕派”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事实上,不仅在长州,全日本的大商人,都是讨厌“幕藩体制”的。原因很简单,三百大名割据日本四岛,各藩互不相通,严重阻碍了商品和资源的流动;幕府和藩国的政府专卖制度,也是大商人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彼时的日本,是找不到一个不和“倒幕派”有勾连的大商人的。

  幕末的日本,商人的地位是非常特别的。名义上,和中国一样,“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但实际上,此时的商人,已经有了影响甚至主导日本政治的力量。

  日本海岛国家,地狭人多,不论德川幕府怎么“锁国”,贸易都在整体经济中占比甚重。幕末时候,国家、政府开支愈来愈大,农业生产能力却只低不高,主要税源――农民那儿榨不出更多的油水了,政府赤字愈来愈大。于此同时,商品经济愈来愈发达,商人们的荷包愈来愈鼓,可是,幕府和大名却只能干眼馋,因为当时的“体制”下,没有法律条文和技术手段,向商人征收足够多的税收。

  所以,很自然的,要维持幕府、藩国以及将军、大名个人的庞大开支,就得向商人们借贷了。

  当时的幕府和各藩国,全部都是大商人的“债务人”,如果商人们不肯借钱,有的大名的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幕府和大名们,在大商人面前,就很难真正硬气得起来,对大商人的许多“不恰当的行为”,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商人们也因此获得了影响政治的机会和能力。

  这么一个背景下,既然人家肯见风使舵,关卓凡也只能“曲于优容”。不过,他自己当然是不见这帮子商人的,按照当时日本的体制,商人的经济地位虽高,但政治地位却低,也是没有资格觐见关卓凡的。和商人们的交道,一律交给徐四霖去打。

  白石正一郎十分巴结,将自己最豪华的一套别墅“薰园”,腾了出来,以作关贝子在马关的驻节之所。

  这所宅子,在一处坡地之上,风景既好,关防也十分方便。近卫团进去,里里外外、反反复复地搜查,包括有没有夹壁,有没有暗道?

  结果一切正常。

  宅子规制宏大,完全不输大名府邸。大门轩敞,可容轿、马通过,这在日本的大户人家中,并不常见。

  关卓凡留意到,大门两侧的檐灯,不是传统的日本纸灯笼,而是荷兰风格的青铜煤油灯,这在当时的日本,更是罕见。

  进了大门,转过玄关,只见园林异常精致,以“池泉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