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8章 【番外一】四年后_炮灰谢绝循环利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士甚至博士的标准来要求他。

  学习和科研的强度瞬间加大,程子琛那段时间忙得不得了,明明在一个学校,有时候一周才能见简泽安一次。可结果是值得的。

  他不仅令开始重视他的孙教授越来越满意,甚至偶尔出现在实验室的宫院士都更多注意到这个年轻的学生惊人的吸收能力和思考能力,以至于说出了“你天生就属于物理”这样的话,非但如此,多年没有收学生的宫院士,破天荒地跟学院说,愿意再带一个学生……

  简泽安每每想到程子琛一路走来的经历,有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

  同样是人,同样的平台,有些人真的永远不可能被埋没,他天生就光芒熠熠。

  而现在,大四,别人在思考前途,忙于实习,而程子琛早就没有为这些事情烦心,他的目光投向的是星辰大海——这句话说起来似乎中二了点,可简泽安却认为,这个形容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程子琛现在,早已不在宫院士原本的实验室了,而进入宫院士主导的另一个更高级的实验室——要签保密协议的那种,连简泽安都只是偶尔听他说一两句,不能深问。只大概知道,是在研究极紫外光光源。

  这个名词,对大部分人有些陌生,但和它息息相关的一种设备,却对于大部分关注华国发展的人来说耳熟能详——光刻机。

  对于正在科技领域不断发展和攀登的华国而言,这种设备是卡住国家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行业脖子的关键设备。

  光刻机背后,是光学、电子、机械、算法、微电子……等等十几个专业顶尖能力的融会贯通。

  如果说在应用的工科方面,华国的发展还比较接近甚至部分达到和超过了世界一流水平,那么在基础科学方面,华国与国际一流水平之间存在着的差距,可以说得上是鸿沟了。

  这并不奇怪,作为后发国家,长期以来华国都更倾向于对能够“迅速见效”的应用科学进行投入,而数学物理,特别是理论数学理论物理之类的基础科学,从人才和资金上都远远不足。然而当在应用科学的金字塔上攀向顶端的时候就会发现,越高的塔尖,越依赖最下方的扎实的基础学科的指引。

  程子琛选择的,是一条艰辛、在成功之前受限于保密原则,甚至不能为外人道的路。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真的有天赋,并且乐在其中。

  简泽安每次听他说起那些不需要保密的实验室里的趣事,看着对方眼中饶有兴致的光,都会觉得更爱他了一些。

  简泽安自己嘛,选择的则是一条“平平无奇”的道路——哦,好吧,在他本人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道路。

  虽然高考排名在全省第18,但是大在各省招生是有针对性的,不是所有专业都对每个省全部开放,而是区分专业、各专业有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