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850章 846舌尖!舌尖!_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喜欢这集的拍摄方式。很认可这些以前或许从来没听过的食物……哈哈,诺邓火腿要涨价啦。”

  许鑫无言。

  只是满眼笑意。

  这才第一集而已。

  ……

  5月15号一早,许鑫所在的《舌尖》群里,热热闹闹就是几百条消息。

  虽然如果单以收视率而言,《舌尖》其实收视率连1都没破,相当一般。可它的口碑却非常好。

  哪怕豆瓣评分现在还没有解锁。

  可光从微博上那些观众的只言片语,其实就能看出来,他们很喜欢这个节目。

  对于制作组而言,观众的喜爱,其实就已经胜过一切了。

  并且……

  杨蜜预言家实锤。

  就在15号上午,淘宝上面,无论是柳州酸笋,还是嘉鱼粉藕,亦或者是诺邓火腿的搜索指数都开始直线上升。

  诺邓火腿的价格已经从昨天的28.9变成了今天的35了。

  但上架后依旧被一扫而空……

  唯一吃亏的是查干湖的鱼。

  这冬天刚过……他们想买都没地方买去。

  可不管怎么说,《舌尖》这部纪录片,在网上得到了一个最朴实,但却对所有人而言最至高的赞美:

  “好看。”

  15号晚22点40。

  在周一给了面子的9点首播后,《舌尖》的第二集《主食的故事》在22点40分这个邪恶时间放映。

  口碑好么?

  参差不齐。

  “大批量”的观众开始抨击央视:你们为什么要在这种时间放这种片子!?

  你们的“尺度”呢!

  你们的“良心”呢!

  真的不会痛吗!

  你知道大半夜啥吃的也没有,只能煮泡面看你们节目,顺带吃了些家里的诸如乡巴佬鸡蛋、剩菜剩饭、或者干噎馒头当成黄馍馍的时候有多难受吗!?

  而带着这种“抨击”,22点40分播放的《舌尖》,收视率最高点,来到了0.94。

  这消息让整个《魅力纪录》栏目组都兴奋了起来。

  两集!

  破1……是不是不远了!?

  16号。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最高收视率:

  时隔9年,在03年的萨斯专题纪录片之后,终于,第二部收视率破1的央视纪录片,诞生了。

  但《舌尖》的意义不止于此。

  它更像是一种风潮。

  以总导演许鑫为首的超过130人的团队,用他们两年多的诚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非主流”的美食纪录片风潮!

  诺邓火腿、陕北黄馍馍、兰州牛肉面、建水豆腐、安徽毛豆腐这些一个一个出现在纪录片里的食物,就像是一种缩影,让人们真正从这些对于当地人而言稀松平常的食物里,了解到了“吃”这个字,对于整个华夏民族的意义。

  而要说带给许鑫感触最深的,其实是家门口的早餐铺子。

  这么多年,因为史家胡同这边地段的缘故,其实住的人并不多。

  家门口的早餐铺子往往上午九十点钟了,都还有早饭。

  一碗豆腐脑,一张糖油饼,吃的也算是舒服。

  可是……从《转化的灵感》这一期播完,杨大林一大早摸着脑袋满眼疑惑的走回来的。

  “稀罕了嘿,今天的豆腐脑竟然卖没了。竟然排队……”

  而正看着72小时后刚刚解锁的豆瓣《舌尖》评分,评价的杨蜜随口来了句:

  “可能都是被《舌尖》闹的吧?”

  “不知道,反正今天没买到豆腐脑,就买了点粥……小许,喝粥行吗?”

  许鑫没应声,而是捂着电话对岳父竖起了大拇指。

  意思是:行。

  见状,杨大林好奇的问道:

  “给谁打电话呢?”

  “央视,午间新闻。”

  杨蜜随口来了句:

  “要采访他。”

  话音落,就听见许鑫那边说道:

  “没问题,今天下午是吧?好,我准时到……需要我准备什么稿子之类的么?……嗯,好。行,罗主任,我知道了……嗯嗯,再见。”

  电话挂断,杨蜜问道:

  “怎么说的?”

  就见许鑫摸了摸脑袋上刚剪不久的发茬,笑着说道:

  “下午有一个专访,然后……不出意外的话,你老公我,可能要第二次上新闻联播了。”

  “……啊?”

  我看评论里有说要改两章一起发的,那就只能凌晨发了。各位的意见呢?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