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48 旋律寄情_大戏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nedy)”,更是完完全全沦为了口水歌,缺少了内涵,缺少了编曲,缺少了歌词,甚至缺少了一个主题,仅仅只是在一堆节奏之中制造出轻松欢快的娱乐效果。

  所有的所有都在证实着一件事,格林威治的民谣正在丢失自己的本质,技艺、灵魂和内核的追求已经消失,为了名誉、为了利益、为了成功,他们正在渐渐地朝着流行趋势融合,完全丢失了民谣诞生之初的本质色彩,沦为了市场流水线产品的一部分。

  电影之中,勒维恩的唯一一次妥协是“拜托,肯尼迪先生”,为了快钱,他不得不参与到录制过程中,但从头到尾都显得格格不入,以至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版权,只希望自己从来不存在于这首歌之中。

  但讽刺的是,后来这首歌在商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勒维恩-戴维斯和戴夫-范-朗克都是如此:他为了将艺术包含自己的人性和创造性,始终坚持着,却从未得到他应得的。

  更进一步的讽刺则来自于现实。电影落幕之后,“五百英里”成为了整张原声带之中最受欢迎的曲目。一方面,因为贾斯汀-汀布莱克的强大影响力,收获了一批额外歌迷;另一方面,因为这首歌曲的编曲和再创作是最符合市场流行的趋势。

  不是说商业就不好,也不是说流行就错误,事实上,这也恰恰是生活之中最无奈的一部分。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妥协是每一位艺术家必须挑战的课题,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高雅艺术不一定就高贵,低俗艺术不一定就无趣,归根结底,艺术高于生活,却是来源于生活的。

  所以,艺术从来就没有高低之分。

  之所以说是讽刺,因为这恰恰是与勒维恩、与戴夫所坚持的艺术精神所相反的,还是“醉乡民谣”这部电影所调侃戏谑的,不得不说,现实世界也与电影之中科恩兄弟的嘲讽不谋而合,再一次狠狠地给予了勒维恩-戴维甩了一记耳光。

  更进一步,也给予所有顽固不化的艺术创作者甩了一记耳光。

  艺术无比重要,但生活更加重要,毕竟,不是每一个普罗大众都能够摆脱生活的桎梏,追求艺术的熏陶;可是,所有人都重视了生活,当物质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精神水平的空洞与乏味又应该如何?艺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又应该如何?

  也许,大多数艺术家都必然像文森特-梵高那样,在苦闷之中走向自我了解的结局;又或者是像勒维恩-戴维斯一样,无头苍蝇般地在原地打转,试图改变,却无从下手也无所适从。

  这种无奈,这种茫然,恰恰也是“醉乡民谣”留下来的余韵。

  从伦敦返回纽约的飞行途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原声带,蓝礼却是不由产生了一个想法:再来一次,“堂吉诃德”还能够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