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8 热潮将起_大戏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登场,接受全场观众的顶礼膜拜!

  于是,约翰-科德带领着核心主要演员们,走上了舞台,接受了掌声。

  那山呼海啸般的掌声瞬间达到了巅峰,犹如雷鸣,犹如地震,犹如风暴;汹涌沸腾的音浪在剧院的环绕回音效果之下,制造出了难以想象的连锁反应。如果不是约翰主动出列,主动表示,期待着观众们能够下半场再次返场,继续观看演出,否则,这场掌声似乎也看不到尽头。

  约翰的提醒无疑是重要的:两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他们需要尽快用餐,还需要放松神经,然后再次接受三个小时的洗礼。这场马拉松,才刚刚过半,最精彩的部分,还远远没有到来。

  掌声渐渐平复,观众渐渐散场,但心底的余韵涟漪依旧没有平息。

  作为专业剧评人,同时也作为资深戏剧爱好者,阿里斯泰尔-史密斯的观察角度却稍稍有些不同。

  首先是故事。约翰-科德对于“悲惨世界”原著故事的呈现以及挖掘,这是值得肯定的,毋庸置疑。对此,阿里斯泰尔不仅佩服约翰的勇气,而且完成度也颇高,但整体的水平与高度,还需要看看下半场的故事改编,才能综合判断。就上半场而言,至少是八十分以上的作品。

  其次是演员。这也是上半场重点观察的部分。

  饰演芳汀的瑞茜-雷德利,稍显稚嫩,年龄的桎梏终究还是不能忽略。

  尤其是第二幕之中,几场与蓝礼的对手戏。可以明显感觉得到,蓝礼在往内收敛,控制节奏控制力度,但那种浑然天成、挥洒自如的表演方式,依旧隐隐压了瑞茜一头,无论是情感的饱满度,还是角色和剧情的呈现,亦或者是表演细节的填充,这都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差距。

  饰演沙威的埃兹拉-米勒也有同样的问题。

  埃兹拉和蓝礼的对手戏之中,隐隐可以嗅出埃兹拉的气短和不安,似乎无法在蓝礼面前挺直腰杆。特别是“面对”的那场戏之中,感觉尤其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沙威的角色塑造——毕竟,在原著故事里,沙威是占据上风的那一个,冉-阿让才是抱头鼠窜的那一个。

  不过,客观来说,不是两名演员不够好,而是蓝礼太过优秀。撇开蓝礼之后,瑞茜和埃兹拉的表现,在年轻演员之中已经可以位居前列,这使得“悲惨世界”的上半场整体质量,依旧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的位置上。

  瑞茜演绎的“我曾有梦”,爆发力略微不足,但情感传递足够饱满;而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她的年龄与原著里的芳汀是更为接近的,在女王剧院版本之中的芳汀,往往会选择三十岁左右的演员来演绎,沧桑感足够了,却缺少了原著里的天真无邪和稚嫩善良。

  第二幕的结尾独白,瑞茜真正地将芳汀的情绪演绎了出来: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