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32章 齐王待我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蔬菜,那可能收获一两银子呢。”

  “现在米价降的太快,估计再这么降下去,我们都得改种东西了。”

  “诶!你是县里来的,你说说,县里会管这些事情吗?”

  “你说粮食价格为什么突然降那么多啊!”

  “诶……”

  农民们七嘴八舌的说着,朱由检闻言笑道:

  “县里自然会管,至于粮食价格,主要还是各地旱情结束了,地比人多,粮食自然就下跌了,你们的镇长没告诉你们这些吗?”

  “镇长?”一个拿着葫芦喝水的五旬老农自嘲式的开口道:

  “镇长那可不是我们能见到的,不瞒您说,我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镇上的书办。”

  “我也是!”

  “哈哈,我也是!”

  “话说咱们镇的镇长是谁啊?”

  “不知道,都没见过。”

  “这些人……”

  田间农民话题大胆,他们觉得朱由检是一个不错的好官,比较他长得很不错,以貌取人在这个时代是常态。

  不过,他们的话题也让朱由检注意了起来。

  所谓书办,是从八品的镇长左右手,天启新政推行后,大明朝廷除了在基层村落设立村官所,安排村官任职外,对于集镇也是有安排的。

  一个集镇分为镇长、镇兵马、左书办、右书办,此外还有算上镇兵马外的一队十七名兵马司士卒和左右书办麾下的各十名官员。

  也就是说,一个集镇上,有官府编制的人是三十个人。

  新政过后,集镇必须满足一千人到三千不等的定居人口,才能被称为集镇,三千人往上就是县城了。

  因此,大明在集镇上,可以说是三十个人管三千人,每人管一百人。

  由于政策宽松,镇长需要做的就是正常收税,统计人口和田地之类的事情。

  各地的经济,基本都是由布政使司衙门、府衙门、县衙门下达,所以镇长抛头露面的时候并不多。

  不过,即便如此,在关键的大事上,镇长还是要出面的。

  只是在横江镇,似乎百姓根本不认识镇长,而这恐怕不是单独的个例,而是整个天下的缩影。

  朱由检前世在山村扶贫的时候,一些深居简出的老百姓都不认识他,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官员了。

  不过这种事情不是一种好现象,只能说大明的官僚风气太过严重。

  “你们觉得镇长需要出来走动吗?”

  朱由检询问农民们,他们则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天不知道怎么说。

  “你们知道镇长每天在忙着干嘛吗?”

  朱由检见他们说不出来,又好奇的询问了一句,结果得到的却是他们的集体摇头。

  见状,他只能叹气着给百姓们解释道:

  “镇长要干的事情不算很多,但也是有事情做的。”

  “就比如现在,再过半月你们就能收获粮食了,但粮食收获之后,不管是贩卖还是称重交税都需要提前做准备。”

  “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