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章 创新岗位(下)_重生之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伯君和雷军显然没有想到,李云对于这个文字处理软件居然这么在行,都是大吃了一惊,他们结合着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李云聊得非常的投机,特别是求伯君,他听了李云的描述以后,恨不得马上前往技术部门,去开发软件去。

  这个时候李云拦住了求伯君,然后说:“求大哥,先不要着急,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你的安排,我们现在既然在资金的方面没有问题了,那么就不能在单打独斗了,我们现在是一个集团公司,作为你来说,你应该从写程序这方面解放出来。”

  求伯君和雷军第一次听到别人和他说这个,感觉非常的奇怪,于是问道:“我是一个软件的技术人员,如果我不编写程序的话,我干什么?”

  李云笑了笑,他就是想要和求伯君说这个的,求伯君是目前中国软件界顶尖的人才,这样的人不能浪费到码程序上面,他们应该得到更好的利用,才可以发挥它的价值,对他说:“你是负责技术方面的任务的,你的任务就应该是写出软件的大纲,然后书写程序的工作应该交给其他人来做,而不应该你亲自动手了,这样的话,我们的效率会快很多。”

  “这样,行么。”求伯君第一次听说了,原来程序还可以这样,他从投身软件的行业开始,一般的开发就是以他为主的,基本上,以前金山公司开发的程序中间,有相当大的规模都是他亲手编写的,所以有些理解不了。

  “当然可以了,你知道微软他们的操作系统还有文字处理软件为什么这么得厉害么,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完善的分工,大量的软件工程师开发一个系统,这样子的效率才高。”

  求伯君和雷军相互的看了一眼,然后觉得李云说得非常的有道理。

  李云看到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就继续地说道:“求大哥,你应该利用你的专长,你应该负责把程序的大纲给搞出来,然后把这些程序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的模块,然后把这些小的模块分给其他的一些人来工作,这样的话就提高了效率。”

  这个方法也是李云根据管理学理论想出来的,比如管理学上面最出名的就是一个制针厂的例子,那是亚当.斯密对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方面的研究,本来一个人一天只能生产一个到两个的针,但是引入流水线的机制,分工合作的话,那么一个人平均一天的生产能力可以提高几千倍。

  现在做软件也可以如此,以前的金山公司,包括目前中国的其他软件公司,他们好比就是以前的那些小作坊,哪怕他们的水平再高,也不过是比别人高出一点,不能实现质的飞跃。但是如果让求伯君他们找到软件业,劳动分工的办法,就像流水线那样,把整个的软件的设计,分割成几个小的部分,把相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