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三十一章 英法备战_太平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当一得知大沽惨败,远在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即责成海军大臣阿穆兰上将和陆军大臣朗东元帅为筹备对华“远征”。“远征”应当基于四大支柱之上,组成陆路部队,组成作战舰队,运输和军需站,制定作战计划。

  最初的考虑,是组建一支大的“远征”军,大约1.8万人。但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欧仁妮皇后竭力赞成展开大规模的对华“远征”。陆军部一度计划筹建4个新的朱阿夫轻步兵团,以志愿兵为主,再加上千余名比利时士兵组成一支部队。但是,由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济因素,尤其为了不使英国感到法国增加陆军兵力的压力,法国在正式审议方案时把计划兵力削减了不少。

  事实上,英国人不会同意法国向中国派出大量的超过英军的兵力。其次,法国还明智地放弃了向中国派出战马,亦即骑兵队的计划。杜潘上校对此甚感遗憾,不过表示理解,他说道:“……与英国结盟的要求,使这些过于庞大的计划破灭……不过,既然我们邻邦极度的敏感性从此得到了尊重,我们因此可希望,英法间的友好协约将保持平稳了。”

  伦敦和巴黎共同研究了军事“远征”如何组织并制定了作战计划,当中需要协调和配合的东西,远远超过了英法上一次联合舰队出征远东的战争。两军总兵力确定为2万人,英军1.2万人,大部分从驻印部队抽调,法军8000人。

  在“远征”军筹组中,法国海军上校布热瓦起了重要作用。他由阿穆兰上将派往伦敦,负责预先与英方沟通。并与之一起筹备法英联军将在同一战场进行的联合行动。布热瓦上校代表海军部,里布尔上校代表陆军部,与英军代表研究了未来“远征”的各个方面,如兵力配置、联军间的协调,人员与物资运输,后方基地,进攻目标等。对夺取天津的方式――取陆路或水路――也作了研究。至于夺取北京这一最高政治目标,联军当时尚在犹豫之中。

  联军的顾虑还是老问题,英国的政客们担心夺取北京之后,满清会迅速的崩溃。而让太平天国很快统一全中国。而法国皇帝则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他甚至建议联合太平军一同出兵,他很乐意在东方看到一个基督教国家取代掉现在野蛮无知的满清。但英国人很谨慎的看待太平军,特别是那位西王,上一次因为庙街、库页岛不愉快的经历让英国人切实感受到这位西王的政治魄力。可以想象要是这位西王代表的太平天国统治了远东,东方将出现一个和俄罗斯一样土地、人口广大的强大国家。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必将受损。

  所以。在是否占领北京的讨论中,英法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好在最后双方妥协了,这一场战必须要打,打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