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三章 天津巷战_太平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津,一座令所有中国人心中为之五味杂陈的城市,曾经的天子渡口,到了现在却成为太平军扭转整个战局的要点,天津之战为天津城的历史上又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机会,到了明朝,一个人的造反,让天津成为了城市,这个人就是朱棣。朱棣从北大关顺利渡河打下了军事重镇沧州,于是高兴之际,给这个渡口起名为天津(天子的渡口)。朱棣同学后来北归,一寻思不对劲,天津这地方太重要了,要是别人也像他一样顺利的在天津过河然后再北上……朱棣想着想着脊梁背都冒冷汗,赶紧在天津一口气设了三个卫,全国第一卫,16500人。

  然后到了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据记载,万历时期,全国屯田面积达到六十四万四千余顷,其中大部分在天津境内。同时朝廷也缺银子,巡抚万世德同学突然发现,天津介地方日照足,风又大,是晒盐的圣地(早该发现了),于是大兴盐业,疯狂征税,全力支持朝鲜前线。据统计当时天津运往朝鲜的军粮占全国的1/3强,同时天津还上缴大量税银,制造大量枪炮,默默的全力

  支持这场战争。光押阵大炮就造了1670门,一字小炮达10000门;天津清江厂是国内两大造船基地之一,所造海船纵横黄海,露梁海战中不乏开着天津船,操着天津炮,吃着天津大米。拿着天津饷银的官兵,万历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对日本的一次痛快淋漓的胜利。而天津为这场战争做出了惊人的贡献。天津弹丸之地缺承担了三分之一强的粮食,一半的军火。这是天津人何等的荣耀?

  现在清朝统治下的天津却暮气沉沉,僧格林沁虽然曾今在这里抵抗得很顽强,但最后还是丢失了这座天子渡口,英法联军的旗帜插在了天津城头。而这天半夜开始的炮火洗礼,似乎正预示着天津城浴火新生的到来。

  天津南门的大火让英军萨顿将军被迫后撤,英军在混乱中拆除了百余间靠近南门的木制房屋后,才勉强阻挡住火势蔓延,英军巴福斯兵团第1营在南门附近的街道勉强布置了一条防线,威尔特郡团第2营、东萨里兵团第1营则分别驻守北、东、西三门。虽然丧失了南门城墙、护城河的守御优势。但略微让萨顿将军感到安心的就是,在敌人的突袭下,天津城还在英军手中。

  南门的烈火逼退了英军,但也给太平军造成了麻烦,炮火准备之后跟进冲锋的三个步兵营没能通过南门,他们同样被烈火阻隔在城外。他们的收获仅仅是占领了三座废墟一般的炮台,三百多名印度士兵做了俘虏,其余的印度士兵葬身炮台之内。

  苏冀没有料到燃烧弹头火箭会令天津城南燃起熊熊大火,前线步兵营一致的谩骂声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