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06章 爷爷旧物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蛀的厉害,还有部分已经软塌塌的,粘连在一起。

  胡伯连哼会说话只是很久没说话带比划,李承明白过来,是归还房子的时候,顺带归还的部分被没收的书籍。

  李承小心的拿出一本,刘大同的古玉辨,研光阁刻板、1940年庚辰春印制。结合爷爷的制玉手段,他立即明白过来,这些书只怕是爷爷当时留下来的遗产。

  刘大同原名刘建封,字桐阶,清朝宰相刘墉的后人。喜好书法、诗词、精通收藏,建研光阁藏宝楼。

  古玉辨是他总结的自己对玉器及古玉的全部认识,可谓其一生辨玉经验之所在。

  小心的逐页翻开,刘大同从玉的名称、玉质、玉性、玉色、出产地、沁色、玉雕、刀工、盘玉、玉器功用等多个角度,全面介绍有关玉器的鉴定技巧,即便对于今天的李承,依旧有着不小的借鉴作用。

  非常不错的一本“秘笈”类的玉器专业书籍。

  放在手边,他又取出一本,这次惊喜更甚,乾隆三十六年,钱江社刻印的考古图卷三。考古图是北宋吕大临所著,被称为丝国青铜器和玉器系统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宋代金石学兴起的源头。

  吕大临是宋朝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先祖为中原人,祖父曾经出任太常博士。吕大临总共有五个兄弟,除了一个早夭之外,其他五人全都等科及第,在当时也算是满门荣耀。现在有史可考的就有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还有吕大临四人,吕大临是他们的幼弟。

  吕氏五兄弟,或在正坛,或在学术,或在文化等方面,各有所出,譬如吕氏兄弟以“关学”思想为核心,编撰出来的吕氏乡约,提出了同约人要“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和乡睦邻契约,影响丝国乡村治理一千多年。

  吕大临一生著作甚多,但最终流传下来的只有易章句和考古图两本,让人遗憾。

  考古图中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当时宫廷和私人收藏家手中的一些古代的铜器、玉器等东西。书中卷一至卷六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卷七中收录的为钟、磐等乐器卷八收录的是玉器卷九、卷十为秦汉器。

  全书中总共目列二百二十四器,实际收录则达到二百三十四器,对每一件所提到的器具都非常精细的进行临摹描绘,还对尺寸、容量、重量都有非常清楚的记载,将所能够查清楚出土地方和收藏处的器具也都进行注明。

  可以说考古图是我国最早而且是有系统的收录古代器具的图册,在考古学中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清代江南收藏之风浓郁,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金石学,钱江社作为江南最大的私家刻印社之一,重刻考古图,也就毫不奇怪。

  李承赶紧将书箱中所有书籍重新整理一遍。

  老天庇佑,考古图一套十卷,尽管损毁严重,可竟然奇迹般的成套存在。

  这种受损严重的书籍,最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拆页、清洗、修补,乃至重新换纸,可同心村哪来的条件?

  李承只好将其摊开置于阴凉地方,期望能自动风干书页,等风干之后,在过一遍阳光杀菌。可万不能直接放在阳光下暴晒潮气过重的古籍,水分流失太快,会直接毁了整本书。

  箱子中还有二十来本其它书籍,多是清末的经义典籍,算不得珍品,远不如这套钱江社考古图重要,但这些经义典籍上,还能看见不少圈点批注,有些是爷爷当初点阅时留下的,也有部分是爷爷教授胡勤海读书时留下的批阅。

  睹物思人,最近两天,李承眼前似乎总在晃动着爷爷那黑瘦的身影。

  轻轻叹了口气,都是爷爷的故物,这次离开,一定要带走的。

  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应该是胡思宗一家到了。

  有孩子的惊叹声,应该是看见车子后的惊奇还有男人的说话声,似乎是斥责孩子的淘气其后又响起一个女声,很尖锐,李承听不懂方言,可骂骂咧咧的语气还是能感受出来的,不知道是骂孩子还是骂男人。

  他眉心微皱。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