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4章 学界奠基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服不了谁。

  这是学术之争,无关友谊。

  李承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理清秦国发展脉络,以及秦都之迁的背后故事及重要意义。

  此后,夏朝被殷商取代,夏之遗民,分散四方。

  部分夏人部族留在故地融入东夷,其势力强大,殷末为纣王所灭一部分向北或西北迁徙,成为北狄诸部族一部分由西北向西发展,融入西戎,居于靖淮巴蜀等地向南迁徙的一部分成为融入越人体系另有一部分陆续流徙到楚地,成为楚人的组成部分……

  有了夏朝遗民带来高超的青铜锻造工艺,有了武器,又有了马匹,边陲民族站起来了!

  也就有了西周王朝的心腹大患西戎和北狄的强势崛起。

  这个心腹大患,更是秦国的枕边之患!

  商朝对西戎的概念比较模糊的,到了周朝和春秋这一代已经能够明确划分,哪个诸侯国附近有西戎部落的存在。按照匈奴传中的说法,西戎各个部落主要分布在三大块,一是秦国附近即陇西之右、岐山梁山之北二在晋国北方,三在燕国北方。

  三个国家中,又属秦晋两国与西戎之间来往最多。

  晋国物资充沛,因而,他们在和西戎相处时,除了“伐戎”之外,还有魏绛所提倡的“和戎”之策即以晋国的物产和西戎换取土地,同时也让西戎支持晋国。

  和戎之策在秦国实施不了秦国早期国土面积狭小,物产贫瘠,他有的,西戎基本上也都有,于是,秦国只剩下“伐戎”一策。

  在史记秦本纪,太史公以很长的篇幅记载秦与西戎之间的战争,简练语言中,无不浸润着老秦人的斑斑血迹。同样在史记秦本纪中,能感觉到,早期的秦国,完全处于劣势,甚至连君侯都被西戎人杀了好几位。

  因此,秦都东迁,除了想更靠近中原,向东拓展之外,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为和西戎之争,多争取一些战略空间。

  自从立都平阳陈仓之后,秦国与西戎的战略态势,有了本质转变,双方基本上处于战略僵持阶段,到东迁雍城时,秦国开始战略反击,并在秦穆公手中,最终收服西戎十二部,辟国土千里,壮大自己,安定后方,最终成就“春秋五霸”之伟业。

  李承的这一观点和分析,祝允平是认同的,两人总算有一点共识。好看秦景公大墓,其实可看内容不多。

  发掘出土的精品青铜器,基本上被调到省博,剩下的三瓜两枣,陈设在旁边的考古研究中心,听说想要民间集资弄个秦公墓博物馆,没啥经典。

  另一个看点“黄肠题凑”也早已经腐烂,现在陈列的是图片和模型,也没啥意思。

  至于人殉,采用的是残酷的屈肢箱葬,现在也只能看到模拟出来的烂木箱。

  倒是秦景公这位在位三十九年的秦国君主,又引起两人的一番争议。这次争论的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