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事业的开端_逆清184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意思地摇了地摇了摇头,他在前世的确很擅长英文,严格来说他是一个语言学天才,不仅极为擅长英语,连同德语和法语也有一定的造诣。

  亨得勒还以为他接受过西式教育,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饶有兴趣地说道:“你能看懂这本书吗?”

  “唔……能看懂一点。”

  赵源也不是谦虚,前世里他也啃过不少英文专业著作,像这种相对比较基础的书籍自然没有问题。

  亨得勒笑了笑,道:“如果你真的能看懂这本书,下一次我再给你带一本书来,不过,上帝可不喜欢撒谎的孩子。”

  赵源感觉这个外国老头子有还挺有意思,便笑道:“但是年轻人犯了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不是吗?”

  亨得勒顿时放声大笑,声音极具穿透力,他摇了摇头,道:“源,你跟大部分古板的中国人可是一点都不像呢。”

  赵源轻声道:“亨得勒,下一次你能给我带来几份报纸吗?我可以花钱买。”

  听到这话,亨得勒略微有些惊讶,他轻声道:“没问题。不过你想了解什么?”

  “一切。”

  赵源用汉语说了一遍,然后又用英文说了一遍,他盯着亨得勒,道:“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不想错过一切有价值的消息。”

  亨得勒赞许地看了一眼赵源,他发现这个少年真的很有意思。

  他轻声道:“我刚好买了一份《香港记录报》,可以送给你。”

  说完,他从包里又掏出了一份带着些许油墨味道的报纸,递给了赵源。

  赵源接过来一看,顿时感觉有些失望,相对于后世的报纸而言,它显得有些过于简陋,仅仅有四页单张,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英文。

  他简单翻阅了一下,却发现这四页报纸上记载的内容却不少,其中第一页主要写了一些新闻事件,第二页则是一些货物的进口货价行情表,第三页主要是出口货价行情,至于最后一页上面写了库存货物,中间是货币汇率,最下面一行是来往的船期,另外报纸的最后一页申明,本刊每月1日和15日出版,每份单价25分。

  赵源脸上带着几分喜色,这份报纸的到来简直太关键了。

  尽管赵源来自后世,对于那些大事情都还记得,但是他不可能知道这个时代的一些细节,而那些珍贵的信息往往来之不易,能够有这样一个廉价而稳定的渠道自然显得非常重要。

  亨得勒见赵源心思已经全部扑在报纸上,当即便爽朗地表示离开,至于报纸就直接送给了赵源。

  等到亨得勒离开后,赵源仔细地重新阅读起来,他认认真真将所有的信息都看了一遍,最后发现上面除了一些宗教和反华内容之外,最重要的信息则是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英国西印度银行改称英国丽如银行,并且马上决定要在香港和广州同时设立分行,主要负责在华吸收存款,并进行国际汇兑和金融周转。

  第二件事,一个叫做柯拜的苏格兰人准备在黄埔建造“柯拜船坞”,他在报纸上刊登了雇佣船厂工人的信息。

  赵源捏紧了手指,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这两件事情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显然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胜利,西方人也加强了在华夏的金融活动以及资本输出,特别是柯拜船坞的出现,也说明西方人已经不满足于眼下的利益,他们打算对华夏输出工业,以攫取更大的利益。

  而在这份利益的背后,似乎蕴含着赵家崛起的机会。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