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章 民族自强论_逆清184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团体而言,必须要有自己的最高理想,只有围绕着这个最高理想去行动,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如果说得更加直白一些,最高理想本身服务于阶层,就好比太平天国起义,后来也的确颁布了自己的最高理想,即《天朝田亩制度》,确定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本质是农民起义,那么其对立面也就不仅仅只是满清统治者,还有广大的地主士绅阶层,因此后来太平军所到之处,便大肆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焚毁田契、债券,限制地主收租,并且将土地分给无地农民耕种的场景。

  这样一来,痛快倒的确是痛快,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过许多问题,比如它所面对的敌人太过于强大,各地大肆兴起士绅团练本身就是对太平军的强烈反扑,而不仅仅只是满清能调动的力量,失败也就再所难免。

  其次,太平天国的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出于维系统治的需求,规定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除了自给的部分外,剩余的一律上交圣库,这么一来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巨大的打击,陷入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陷阱当中。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并非偶然,跟内斗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原因,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太平天国的所有理念都过于超前,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当然,赵源也明白无法改变这一点,他轻轻叹了一口气,道:“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根基上的东西,只怕没有那么好改......罢了,无论我们走在什么道路上,可最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洪仁玕默默点了点头,将这番话默默记在了心里。

  当日,二人大醉一场。

  踏上归程的道路时,赵源始终都在思考着跟洪仁玕讨论的话题,实际上这个难题他同样也需要面对——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本身只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能鼓舞人心,却不能指导实际问题。

  说白了,洪秀全尚可通过宗教的方式去笼络一批人,再以无地农民的利益来驱使他们上战场,好歹也打出来了一场局面,尽管最终的结果是失败,可与之相比,赵源除了赵家以外,却很难找到拥护他起兵造反的群体。

  从大的层面而言,赵源能想到的只有资产阶级革命,它本身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同时也是封建社会制度的冲击者,且在西方已经取得了成效,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问题是,华夏在漫长的‘重农抑商’思潮影响下,压根就没有产生过资本主义,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资产阶级,更不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可能了。

  当然,赵源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一方面鸦片战争从客观上给华夏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