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2 李郁的“帝国相对进步论”_大清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的。

  水手们狼奔豕突。

  有人狂呼:

  “反击。”

  有人大骂:

  “躲避,躲避。”

  皖河里,炮声隆隆。

  清军战船各种火器都在喷出火焰,热闹的好像过年。

  双方都在盲人摸象,打的不亦乐乎。

  造成的实际伤亡并不多。

  安庆城墙上,明亮看的手掌里捏着一把汗。那长龙般的火把阵让所有的人的心都跌入了谷底。

  清军个个都在嘀咕

  “吴贼主力渡江了。”

  ……

  半夜时分,

  杨遇春才赶到。

  半路上迷了路,在安庆北迷失了北,靠银子买了几百姓做向导才赶到了正确地点。

  疲惫不堪的军队倒头就呼呼大睡。

  只留巡逻队4班倒,同时在镇子外布置了20处暗哨。

  吴军的作战手册,内容一直在增加中。

  其中有李郁的臆想,有战场经验的总结,有专业人士的指点。

  暗哨,就是李郁的臆想之一。

  暗哨见敌,鸣枪示警。

  这种办法适合野外行军,来不及搭建完备的营寨工事时,暗哨有树就上树,有坑就蹲坑,有房就上房。

  总之,

  不要在正常人的视线平面内就好,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吴军各个军团执行后,纷纷夸赞陛下圣明,发自内心的钦佩。

  ……

  次日,

  天降大雨。

  两军默契的各自休憩,没有开战。

  安庆城,在雨水中戒备森严。

  皖口镇,在雨水中一片安宁。

  郑河安将指挥部设在镇子里最大的士绅宅子里,

  正在听取手下的汇报。

  “镇内仓库有细粮1200石,粗粮1100石,盐巴5000斤,茶叶600斤,火油1000斤,石灰500斤,布匹2000匹,油纸布500张,药材800斤,粗布袋子4000张,骡马300多头,砖石木料无算。”

  “这些货都属于哪些人?”

  “小部分属于河口巡检司,大部分属于本镇的7位士绅商贾所有。”

  郑河安大手一挥:

  “先征用了。”

  “是。”

  望着天井里,滴滴答答的雨水。

  他忍不住嘀咕:

  “娘的,情报署家学深厚,这踩盘子的功底,老子不服都不行。”

  ……

  粗鲁的郑河安,其实还真说对了。

  由于刘千的职业缘故,情报署在踩盘子这一领域十分专业,有基于大势的分析,有实地考察。

  凡是这种历史悠久,水陆交汇,背靠大城池的小型镇子,情报署内部归纳为――很好啃的肥肉!

  钱粮物资小范围高度集中、军事防御薄弱。

  小股精锐部队,来个漂亮的突袭就能占据!

  然后,

  后续大军就获得了一个很棒的粮草物资补给点,一个天然的后勤水运补给点,一个民夫集中点。

  郑河安越琢磨,越发现情报署的可怕。

  心中也收敛了原本的对千门的鄙视,增加了几份敬畏。

  ……

  吴军在昨晚的突袭伤亡90余人,成功占据了炮台,扼守了河口位置。

  军旗,静静的伫立在雨中。

  士兵们不顾天雨调整炮位,将清军战船压缩在皖河上游的七里湖。

  原本的锁江铁链也成了笑话,吴军找了10个铁匠,先用焦煤炉子架在底下烧,烧到手腕粗的铁链通红,然后用大斧砍。

  1天时间全部解决。

  安庆府清军依旧龟缩,不敢出城。

  明亮在府邸里研究了半天,还是下不了出城主动求战的决心。

  麾下的将佐都瞧出来了,

  这位富察氏的子弟废了,毫无武将气概,遇事犹豫不决。所有人的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

  休憩、吃饭、轮换。

  吴军先锋终于恢复了体力。

  士兵不是机械,无法长期高负荷运转,早晚会崩溃。

  虽然说,

  后世有过这样不可思议的军队,可李郁从不指望自己能够打造出这样的军队。

  对于李郁而言,

  他想建设的军队,是一个晋升机制相对公平、饷银赏银到位、装备先进枪炮、参谋制度完善、后勤补给充足的军队。

  他想建立的帝国,是一个半资本半封建主义、日不落殖民地、文化包容自由、工商业繁荣的汉人帝国。

  在他寿终正寝之前,

  能够完成上面的目标就属实不易了。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