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断魂枪》看老舍对中国文化身份的追求_老舍《断魂枪》的文化意蕴及启示_快神秘乳胶衣脱不下 [神秘的古衣(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深奥难学,变化莫测,枪乃兵器之王,象征着精华内敛、含蓄灵动的中华武魂。可如今,一辈子功夫练就泼水不进的枪花,被一粒小小的“花生米”(弹丸)就可轻松穿透。武术,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沙子龙因此没有了“较艺”的热情,没有了对过去被武侠视为生命的名声的维护,而任凭弟子们讥笑,默默忍受被世人慢慢遗忘。在小说结尾,沙子龙时而对话,时而自语“不传!不传!”透出生不逢时、英雄末路的浓浓悲情。这也让我们看到沙子龙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身份角色的转换问题,其实是整个传统文化遭遇的身份尴尬。

  三、文化身份的重塑

  《断魂枪》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现实:古老的传统文化正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和中国人身份定位的无着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龙旗的中国不再神秘”,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什么才是中国人的魂?《断魂枪》就体现了老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文化身份重塑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一种本体性的自我定位,这就是“身份认同”。在英文中,身份与认同是同一个词“identity”。对身份的理解,往往取决于他认同的具体内容,取决于在他看来什么是有价值的。②因此,只有确定什么是我们民族值得认同的东西,才能确定我们的文化身份。那么武术文化真如沙子龙说的会随着他的“断魂枪”一起进棺材?这是不是老舍所认同的呢?

  《断魂枪》中沙子龙身份的变迁也灌注了老舍对自己文化身份变换的思考。老舍是满族出身,他父亲曾提刀守卫北京城,抵抗过八国联军,可八旗的武功在西方大炮前黯然失色,他父亲死于枪炮之中。1924年老舍游学英国伦敦,满族文化身份在异国文化面前,又变成中国文化身份,这种中外文化对比的滋味都体现在《二马》中。游学经历让老舍开始认同欧洲文化,回国所面临的情况又让他极度失望,这样他创作了《猫城记》。小说中那种强烈讽刺,有失平和心态,表现出一种“身份焦虑”。所谓“身份焦虑”就是指身份的不确定性,个体身份转换过程中的一种认同危机。吉登斯认为“焦虑是所有形式危险的自然相关物。其成因包括困窘的环境或其威胁,但它也有助于建立适应性的反应和新的创新精神”③。《猫城记》发表后受到很多批评,这也促使老舍也对中国文化身份作进一步的思考,《断魂枪》则是这种思考的产物。

  《断魂枪》中沙子龙被时代抛落势在必然,同时作者又对他的醒悟、再生给予希望。小说写到“神枪沙子龙”似乎慢慢被人忘了,似应自然收尾。可作者又再续一笔:夜静人稀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