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3章 撰写兵法_最后一位文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的几天,姜陵难得过了一段没有外出狩猎的日子。

  但他也把自己弄成了一个书呆子,就连成华他们都看不到他人,一天到晚就闷在房间里,只有门口吃完的饭碗能证明他还活着。

  人们天天都能看到的努力,有人会称之为“作秀”。

  而人们看不到的努力呢?

  往往就是佩服了。

  姜陵的勤奋让四位立身境的同窗羞愧不已,也跟着进入了没日没夜的学习中。

  不过说来也神奇,成华倒真因为这段时间的努力,跻身进入到了“立心境”当中,大喜过望。

  而这一切都是姜陵出门之后才知道的。

  现在的他还在为自己的那篇兵法焦头烂额。

  ——瞒天过海。

  从表义上来看,这个成语所指的是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穿过了大海。

  但它真正所形容的,是手段极其高明的欺骗或者谎言,因为连老天的耳目都能够瞒过。

  这一成语出自《三十六计》,原著没有具体的作者,乃是无数古人通过前人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作战经验总结出来的军事精粹。

  本来姜陵以为,完成这一篇兵法,应该与医文的难度相差无几。

  可真等他动手写时,才发现自己完全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兵法。

  因为就像完成医文就一定需要病例一样,兵法的完成,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战役,否则的话,就会像纸上谈兵一般,空口无凭。

  所以,这几天的姜陵为了寻找合适的战役,几乎翻遍了谷镇里的藏书,忙的焦头烂额,而纸页更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无火自燃,接连更换。

  姜陵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书写这篇兵法了。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这是姜陵所写的开篇,意思是防备的周全时,往往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情,也常常会失去警惕。

  阴与阳在这段话中表现得颇为抽象,表达的意思是隐秘就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那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明面,也经常会藏着最大的机密。

  “瞒天过海看似与‘掩耳盗铃’、‘欺上瞒下’等同,但无论是从动机、目的、还是性质上看,都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

  “两者虽然都具有欺骗性在内,但前者显然更注重于强调利用人们行动中,对于习以为常的事情的疏忽与松懈乘虚而入,掩盖某种军事行动,以假乱真,从而达到目的。”

  写到这里,纸页依然没有燃烧。

  说明至少截止至今,这篇兵法的思想还没有出错。

  姜陵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稍作休息的同时整理了一下思路,过了好一会,方才继续动笔。

  “瞒天过海”的理论刚刚已经完成,现在该到战例了。

  关于这一点,姜陵遍寻古籍,博览群书,最终还是决定将目光放在了距离当前较近的三国时期。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