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3章 文成天下知_最后一位文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姜陵的头顶生成出丝丝缕缕白烟,文宫里的才气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剧烈消耗着。

  别看姜陵作写的速度始终未能慢下来,一直处于一种“一气呵成”的状态。

  可实际上,为了保持这种状态,姜陵脑海中的星图早已运转开来,将无数气血之力碾碎,转化为温和的才气注入文宫当做补充,才让他不至于落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下场。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唉!消灭六国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黎民百姓啊!

  ……

  点题了,快要收尾了!

  看到这一句,五名考官的心底竟是不约而同地升起了同一个念头。

  到了现在这时候,他们的脑海里竟是下意识地抛弃,忘却了作者的身份,几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篇文章的鉴赏中。

  像是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见证着一篇千古文章的出世。

  每一名考官的眼中都难掩激动,头脑充血,脸色的红润之色像是怎么都消不下去一样。

  终于。

  姜陵写到尾声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国人来不及哀悼自己(国家就毁灭了),所以只能由后人替他们哀伤。

  可如果后人哀悼秦国,却又不把它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让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

  连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都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分崩离析,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熊熊的烈火中毁于一旦。

  虽然姜陵并没有在文章中明确的写出这么一句感慨。

  但有些话并不需要说得太过清楚,留白也是艺术处理中的一种,五名考官自然看得出这篇千古名赋的思想感情。

  只是就在这个时候,出乎所有人预料的事情发生了。

  当姜陵整篇文章完成的瞬间,纸页的表面上竟是陡然升起了一股不可思议的气息。

  橙色的光华,浸染了文章中的每一个字。

  “文成天下知?!”

  这一刻,即便是徐泉也按捺不住了,瞪大眼睛的同时,拍案而起。

  橙色的宝光,可不就是那传说中的“天下知”级别吗?

  眼看着下一秒宝光就要冲天而起,将整个考场的考生都覆盖在内。

  五名考官顿时如梦初醒般,慌忙捏住手中的文印,唤来力量试图联手镇压这股气息。

  然而,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