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74章 淮河防线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义欢微微一笑,“海州县令是训导司出身么?”

  陈名夏道:“今岁吏部那边破格提拔了一大批官员,来河北、山东处理地方事务。海州县令是训导司出矮,姓孙,名定礼,字长文。”

  正说这话,一名留着小胡子的黝黑男子,疾步迎接上来,跪拜行礼,“小臣拜见陛下。”

  高义欢微微笑道:“孙卿请起吧。”

  孙定礼见皇帝知道他的姓,心里有些激动,“臣谢过陛下。”

  高义欢微微颔首,“这里情况如何?卿家给朕说一下。”

  当下一行人翻身下马,孙定礼走在高义欢旁边,介绍道:“陛下,臣查阅了海州县志,这里曾经能造出二千料以上的大船,有五六千工匠,但就是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造船工坊,在崇祯十二年,却被鞑子一把火给烧毁了。现在这里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还有散落的木材。”

  高义欢听他这么一说,心一下凉了半截,皱眉问道:“既然如此,这个船场是否还值得重新修建?”

  孙定礼一本正经,他正色回道:“陛下,臣以为完全值得重建。工坊虽然被毁,但是工匠还在,而只要人在,工坊建起,很快就能重新造船。”

  高义欢眉头一挑,有些意外,“工匠还在?”

  “回禀陛下,当初清军先攻入山东,后南下打到海州。当时海州的工匠,得知清军杀入山东后,就陆续南下避难了。清军占据海州,将工坊烧毁后,撤离海州,这些工匠又陆续返回,只是工坊没有了,加上明廷的户籍制度崩溃,无人管理他们,工匠们便都去种地了。臣到海州后,通过走访,已经找到近千名工匠。”

  高义欢听后,脸上大喜,“好!好!不错!”他连续赞叹几句,然后扭头吩咐陈名夏道:“海州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内阁要尽量满足。”

  说着他又看向孙定礼道:“这个工坊,朕就交给孙卿,卿家有什么困难,就直接上书,要是内阁不给解决,你就找朕!”

  孙定礼听后大喜,“如此,小臣定然为大魏把工坊恢复。”

  说着高义欢一行人,走到几堆用油布覆盖的木材旁,伸手掀开,下面都是一根根粗重的木头。

  孙定礼介绍道:“陛下,这里原来不只这点木材,被清军烧了大半,剩下的又被附近的百姓偷回家里,臣现在找到的就这么多,都是自然阴干,随时可以使用。”

  高义欢看了看周围的木材堆,微微颔首,以他的了解,老乡们没全部搬回家去,便已经是手下留情,民风淳朴了。

  “朕拨给海州一个司的士卒,专门护卫工坊,以前偷走的木材就算了,现在再偷,严惩不贷!”高义欢沉声说着。

  当下高义欢在孙定礼的带领下,巡视了工坊一遍,整个工坊还是一个工地,其实没什么好看的。

  高义欢慰问了一下民夫,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