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0章 训练新卒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众和降卒,进行整编,精选青壮五万人,编为新军。

  此前高义欢有十营精兵,共计三万三千余人。

  虽然多场大战下来,损失不小,但每次战后有丁种的补充营和新附营士卒,补充进入,所以一直维持这个数。

  在汝州之战中,损失最多的还是新附营,现在只剩一万五千余人。

  现在这些人马加起来,总计便接近十万大军。

  此时高义欢要去看的,便是精选的五万新兵。现在高义欢的地盘扩大,防御的压力便也增大。

  因此高义欢为了能够让新兵,能尽快担起重任,便亲自与众将一起上,对新卒进行三个月的训练,形成一定战力后,再发往各处驻防,一边承担防务,一边接着训练。

  五万新兵并非全在荆州,而是分布在长江两岸。高义欢为了避免混乱,编制也没打乱,而是先进行基础的训练后,等三个月局势稳定后,再进行一次整编。

  高义欢去的新军营地在荆州城西,靠近长江边,是一座占地千亩的大营,有数百顶军帐,驻扎着五千新卒。

  高义欢打马来到营地外,金声桓领着几人连忙出来相迎,“大帅!”

  高义欢在马上点了点头,然后翻身下马,将马鞭交给亲卫,在众人的簇拥下往营地内走。

  刚入营地,就见有不少新卒,排成长队,领了衣袍、鞋子、兵器和一卷席子,便在队正的带领下进入营帐。

  三年前,高义华便同鹿邑等地商贾,合办了不少手工作坊,用来生产各种军资。

  这些作坊中,除了兵器、火药、铸炮等几个重要的作坊,是由官府管理,剩下鞋子、军毯、帐篷等军资,大多交给这些商贾在做。

  去岁高义欢说要扩充人马,这些工坊便开始加快生产,便给高义欢存了一批物资。

  高义欢看了看营中情况,边走边问道:“士卒的装备都发下去没?”

  “大帅,运来的东西,基本都已经下发完!”

  高义欢点点头,“那缺口大不大!”

  金声桓道:“其他物资还好说,就是衣甲少了点,士卒都只能发件黑袍子和头巾,没有甲胄防身。”

  “衣甲制造比较麻烦。现在老营兵也才刚刚一人一甲。新造的衣甲,本帅还是准备交给老营,弄一个双甲营或者三甲营,新卒除了军官外,士卒便先不发甲了。”高义欢想了想说道。

  在交战中,高义欢发现一支精兵,要比数千普通人马更加管用,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清军中批双甲的鞑子,便十分难缠,而这次高义欢南下,作战时也有一小部分士卒,批了双甲。他们刀剑难伤,又悍不畏死,便给了明军极大的震撼,起到了震慑的作用。

  金声桓听后点了点头,不提衣甲的事情,却问道:“大帅,如果南京招抚我们,那我们的军制是否要改过来?”

  高义欢摇摇头:“改来改去,士卒容易混乱,对内咱们还是保留自己的编制,没必要更改。”

  高义欢并不想融入明军的系统,而南京也不会给他十万人的兵额,他站住沉思片刻,忽然接着道:“虎臣,现在咱们人马扩充到十万,必须在营上再加一级,本帅准备设前后左右中五军。虎臣你尽快给本帅一个方案!”

  设五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同李自成的五营、明朝的五军都督府,是一个道理。金声桓听了这话,心头一喜,忙抱拳道:“大帅放心,卑职三日内就给大帅一个方案!”

  高义欢重新在营中迈动步子,问道:“这批新卒,虎臣准备怎么训练?”

  “还是大帅的老方法,就是老带新。从老营中抽调一批,再用些讲武堂的学生,充做军官,先把新卒带起来。”

  说道这里,金声桓不禁赞叹一句,“现在想来,大帅真是有远见,不仅设立讲武堂,还规定各级军官,必须培养一个接替自己的副手,副手合格便给军官提一级。现在只要将副手调出来,就能拉出几万大军!”

  高义欢脸上露出一丝自得,本帅的智慧,岂是别人能比?本帅能告诉你,这种搞法是

  他正要说几句话,这时高成勋却疾步过来,“大帅,何督宪送来的消息。”

  (感谢尺昌君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书单、月票、订阅。求支持正版。)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