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2章 人心变化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意思,不过儒家的教育,让他们内心总是有些纠结的。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西魏政权拥有巨大的潜力,在西魏做官是一件很有前途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一点,这次才有那么多明朝控制区域的士子,也跑到西安来参与考试。

  只是读书人就是纠结,既想在西魏考个功名,但又死要面子,不愿意轻易承认,他们就是做不到儒家典籍中的要求,喜欢做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冒辟疆道:“西魏兵强马壮,百姓安乐,很不错,只是~”

  “只是这样下去,最后必然与南京决裂。”陈贞慧道:“几位来的早的话,应该是见过几日前,东郊的典礼了。那股气势,南京没有,我以为驱除鞑虏,鼎定中原者,必是西魏国。几千年来,王朝更替是常有之事,关键是汉祚长存。现在正是西魏需要人才之时,也正是我等一展抱负的好机会。”

  高义欢听着他们的谈话,便大概了解这些读书人的心理,让他不禁有些吃惊。

  此前高义欢在读书人心中,只是一个莽夫,是李闯余孽,现在随着他称王建藩,不少读书人的心思却活络起来,开始将他纳入能够投靠的一方势力。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还有很大一部分忠心于明朝的读书人,都在南京拥护朱慈烺,恨不的他被雷劈死,好让朱慈烺,接收他的基业。

  这时小二端着盘子上来,给高义欢桌上放了六盘菜,鸡鸭鱼肉都是硬菜。

  高义欢边吃边听,这是临近的一张桌子上,几个湖广口音的士子交谈的话语,也传进了他的耳中。

  “东林党人向来与我们西魏不对付,他们来我们这里参加科举,岂不是要占去我们的名额?”

  “这些江南的社党,喜欢结党营私,表面上为百姓说话,其实是为权贵办事。要是他们掌握藩府,绝非我西魏之幸!”

  高义欢的筷子僵住了,嘴中呢喃道:“为百姓说话,替权贵办事。精辟啊!是个人才!”

  高义欢不禁扭头过去,便见一名三十多岁的士子,正对同桌说着,要联系西魏进内的举子,向藩府上书,抵制江南的士子来参加考试。

  高义欢眉头一皱,忽然有点明白,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斗争,为何文官集团能够脱颖而出,能够成为皇帝治理天下的工具,却不是宗室、武将和外戚,大概就是文无第一,互相瞧不起,太喜欢内斗,稍微有点水平的皇帝,都能实现文官间的制衡,根本不用担心他们造反。

  这一手,玩的最溜的就是嘉靖,用夏言斗张璁,又用严嵩斗夏言,再用徐阶斗严嵩,接着又是高拱斗徐阶,张居正斗高拱,总之扶上去一个,立马又安排一个进行制衡,制衡大臣的手腕,真是历代少有。

  当然,他这么搞,皇位是稳了,他也安心了,但整个国家的元气,也在内斗中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