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一章《武经总要》练兵成锐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没有任何人会质疑其忠臣与地位。

  这位征西将军府第一重将,虽很少亲临前线,攻克战取。却总能使后方稳如泰山。

  讨董之际,其稳固河东、太原。如今河东、太原再起兵戈,其则坐镇长安。使众将可以从容攻伐,而无后顾之忧。

  张瑞自然便将这三万大军重托于张瑾。

  看完扎营,张瑞便对张瑾说道:“扎寨宿营可见士卒颇有章法,前去一观士卒操练。”

  “诺。请主公移步校场。”

  校场占地面积极广,占地数十亩。

  远远的便望见校场内一队队的士卒在旌旗下演练阵型变换,列队行进。

  喊杀声响彻云霄,口号声热闹非凡。

  箭靶前一排排的士卒弯弓搭箭。垛靶旁一队队的骑兵策马奔腾,练习骑射、突刺、劈砍。

  整片校场杂而不乱,有条不紊。

  看起来并不像是木讷、呆板的冷兵器时代训练,反倒有几分像后世在操场上军训的大一新生。

  只是大学校场上只能容纳数千人,而这个大营里足足容纳了三万人。

  张瑞乃问道:“各队屯长、军侯自行其是,所得效果如一否?”

  贾诩笑着说道:“彼辈皆以《武经总要》为纲,所下指令一般无二。虽各行其是,却最终能达成一致。主公何不试之?”

  “贾司马既如此自信,孤便一观成效。”

  随后张瑞带着一众文武走到校台上,望着校场内旌旗云动的大军,吩咐道:“击鼓。”

  雄壮的鼓声如雷响起,校场上正在训练的无数方阵几乎是同时停止了一切训练,迅速整队列阵,步伐整齐的跑步奔向校台下。

  一队队的士卒或前或退,获左或右,很快便排列整齐,像是拼图,逐渐拼出一个密集、威严而又雄壮的巨大方阵。一面面旌旗在玄黑色的方阵中间飘扬。旌旗甲胄、光照天地,气壮山河。

  张瑞面露微笑,三军已秩序井然,调度有序。

  从这一刻开始,便与乌合之众有了本质的差距。

  只是《武经总要》具体成效还要再具体检验。

  “右军左向。”

  五色旌旗飘动,上万大军立即随令而动,步履靠拢、踏地之声震耳欲聋。

  “左军右向。”

  旌旗飘扬,上万将士立即转向,方阵整齐而又激荡人心。

  “中军按旗。”

  随着中军的旌旗下垂,上万名将士齐齐卧倒,像黑色的浪潮席卷沙滩,覆盖了整片黄沙。

  “击鼓!”

  台上一众文武露出略微惊讶的表情,不过随即便兴致勃勃的望向校场内大军。

  究竟《武经总要》训练的成效究竟如何,此刻便足以见分晓。

  所谓闻鼓不进,闻金不退,举旗不起,按旗不伏,即为慢军。

  此前大军虽然令行禁止,但只是平常军令,这一刻士卒面临疑惑困境,究竟能否继续遵守军令,如臂使指?

  张瑾、贾诩皆暗自握拳,紧张关注。

  但场中士卒却没有校台上文武的悠闲,军令既下,绝无半点儿戏可能。

  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亦得坚定向前。

  左右两军几乎同时迈步,队列严整的向卧倒在地的中军行进。轰鸣的步履声隆隆响起,烟尘弥漫四起。

  趴在地上的中军将士,余光已能看见正向自己踏来的黑色军靴。越逼越近,无需数步便将从己等身上踏过。

  数以万计的脚步踏过,被践踏之人绝无半点生还可能。

  但军令不下,所有人都只得按令行动,中军士卒虽然惊恐,但依旧死死的趴在地上,没有任何人敢乱动分毫。

  而左右两军脚步沉重,下一刻便将践踏至同袍身上。士卒当中有人不禁看向校台。

  台上主公依旧负手而立,平静的看着下方,完全没有任何停止的想法。

  记室参军王昶劝道:“主公,再不止步,一旦将士惊乱,恐会发生践踏,导致伤亡。”

  张瑞目光平静,完全不予理睬。

  沉重的脚步声已经在中军将士耳边响起,近的仿佛是有人在耳边敲鼓,震耳欲聋。

  脚步抬起,下一刻便将踏至身上,无数中军士卒用尽力气,闭紧了双眼。

  清脆的锣声却在此刻响起。

  整齐的队列纷纷停顿,肃立原地。

  张瑞终于面露笑容,抚掌说道:“《武经总要》终不负孤之所望!以此为用,三军如臂使指!天下何人能当?”chaptererror;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