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七章世方乱,安以富为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但某一把年纪所求者何?”

  沉默中,张瑞渐渐理清思绪。

  暗骂自己一句,天天喝清水野菜汤,把自己脑袋都喝进水了!

  守着金山而不入宝库!

  脑袋里天天都在想什么。怎么才想起来要登门拜访。

  郭老太公,做过大汉九卿,享极汉室殊荣。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贼?但凡有一点良心他也不会反对汉室。

  可这种情况下,郭氏却派出了整整二十名族中俊杰为张瑞效力。

  他一把年纪,总不会是为了图个荣华富贵!

  张瑞还没来得及开口,郭全继续说道:“论心胸豁达,某不及君远矣。是故某即便无欲无求,却仍不住叹息,只因放不下这汉、贼之成见。”

  张瑞连忙放下鱼竿,站起身来躬身行礼,说道:“郭公过谦。郭氏十五名文士奋力,可多活流民数百户。此皆赖郭公宅心仁厚!”

  郭全摆摆手,请张瑞坐下,继续说道:“若是这便谈的上宅心仁厚,那君之施政救人可谓仁君圣贤了!”

  随后郭全将郭淮唤到近前。

  肃立远方的谢玄立即站到张瑞身后,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半步。

  郭全便笑着劝住张瑞,说道:“君负两县众望,坐不垂堂亦是应当。”

  指着郭淮,郭全说道:“此乃吾族麒麟儿。非是老夫夸耀,其确有名将之风。”

  张瑞点头,这点我比您更清楚。

  “知天命,知天命。天机难测,其命唯玄。某一庸碌之辈,既不知汉室天命,亦不知并州天命。唯一知晓,阳曲、孟县在君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流民有所生养。”

  张瑞再次躬身受教。

  随后郭全说道:“前番某曾去信并州刺史丁原,让他及时发兵平叛。但如今狼烟四起,他丁建阳恐顾不得此地。亦善,君能行更多济世救民之举。”

  张瑞心中暗骂一句。

  老爷子,我跟你有仇吗?你怎么尽干些一边帮我,一边坑我的事情?

  原来吕布是你引来的!

  很快,张瑞便推翻了这个想法。

  就连郭全本人都不相信丁原会因为一封书信就将大军从前线调转锋头。

  张瑞也不认为丁原会有如此政治远见,赌上自己的政治生涯,只为帮汉室扑灭可能存在的危机。

  一定还有什么张瑞不知道的原因。

  不过这一趟张瑞至少弄清楚了郭氏不战而降的原因。

  固然如老太公所说,如果可以战而胜之,早就率部平叛了。

  但以孟县军攻城拔寨所表现出的恐怖战力,郭氏自认不敌。

  而且郭老太公也没有一争高下的想法。

  如今兵灾不断,流寇肆虐。郭老太公亦不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汉室能平定四方。

  既如此,若张瑞能保一境安定平宁,活更多百姓。

  郭氏便愿助力其中,救世济民。

  至于说张瑞想推翻汉室,另立社稷。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老太公从未想过。

  即便真有这么一天,想来以他知天命的年纪亦见不到了。

  至于张瑞重新分配土地一事,豪强当然心存怨言。

  但老太公早已看淡了荣华富贵,当初能允许嫡孙郭淮不置田业,武德日长。

  如今便亦能看开土地被分与百姓。

  老人为汉室忙碌终生,最终却落得个汉室疆土狼烟四起。

  如今所求不过是多活黎庶而已。

  汉末无数有识之士都认为“世方乱,安以富为?”纷纷散尽家财,振施宗族。

  提到“世方乱,安以富为?”张瑞就想起,这不是温恢传里的话吗?

  温恢在史书《三国志》中与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曾为雍州刺史)等六人合为一传。

  此六位刺史被陈寿评为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而温恢就身在太原、祁县,是王允、王凌、王晨的老乡。离张瑞只有数县之隔。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