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章令外戚科考走仕进正途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琰一一列数道:“羊公长子秘,携妻室,及二子羊祉、羊繇。”

  “次子衜携家姊,及二子羊发、羊承。”

  “三子耽,尚未加冠。”

  羊衜就是娶了蔡贞姬的羊氏二公子,当然也是千古名将、晋朝顶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羊祜之父。

  关中既能避乱世,又能展才学,补家用,无疑是投奔亲戚的极佳选择。

  以费观、费祎与刘璋的关系,真的是绕了七大姑、八大姨,还能进入蜀中倍受亲用。

  张瑞与羊氏兄弟的关系无疑要更亲密直接。

  张瑞乃对蔡琰说道:“姊夫全家来到关中,乃是对某之信重,某欲授以令、长之职,卿以为如何?”

  起步即为县令、县长,已经是等同孝廉,升迁恐怕将会比孝廉还快,足以展现信重。

  蔡琰咬唇思虑了片刻,缓缓摇头,说道:“予虽知晓姊夫才能,却恐引府中文武物议。如今十月,科考县试已过,即将郡试。莫如令姊夫兄弟三人皆参与郡试。能过郡试,则足证才学。若不能过郡试,徒授官职,却有损良人伟业。”

  这个建议令张瑞颇为动容。

  在汉室,外戚轻而易举就能封侯,拜任大将军。

  而张瑞只是拜几名外戚为县令、县长,从基层官员开始升起,着实不能算什么过分之举,这若是能引起物议,征西将军府的文武对张瑞未免太苛责了一点。

  但蔡琰之言,无疑更为稳妥,走的是仕进正途。

  张瑞不能保证今后每一名外戚都贤良如羊氏子弟,若尽授予一县之长,难免会导致为害一方。

  令其参与科考,则等于为此设置了一份筛网。

  有才之士的出仕朝堂,不使其因为外戚身份而埋没。而且因为走的是仕进正途,将来在升迁时也不会被官员歧视出身。

  无才之辈,则老老实实的回家享福,别出来祸害朝政,以免出现何进、曹爽这种废柴,弄丢了祖宗基业。

  张瑞便微微颔首,赞同的说道:“夫人所谈实乃辅国之言。如此便按夫人所言处置。令羊秘往河东赴考,令羊衜往弘农赴考。”

  直接参与郡试倒不是多大的问题,在张瑞的规划中,大学学子毕业,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州试。

  能过科考方论才授职,若考不过则追究大学教习责任。外戚考不过虽然不用追究责任,但也只能老老实实回家继续苦学。当然,也有可能也少不了一顿父母的毒打。

  谈及郡试,张瑞方才想起今年科考改制,改为县试、郡试、州试、殿试四级制。

  所以考试时间是从秋收后九月便陆续开始,九月县试,十月郡试,十一月州试,来年二月中旬春暖花开时,举行殿试。

  之所以州试、殿试之间空闲这么久,接近四个月,是为了方便士子赶赴征西将军府治所。

  如今征西将军府治下面积已经十分广阔,从雁门最北境的长城外强阴县,赶赴关中长安县参与殿试,路途长达两千余里,在这个车马慢的时代,即便坐马车亦需要二十天以上。

  历史上岭南学子从岭南出发,赴北京赶考,仅路途便需要走三个月。

  征西将军府辖地虽然不及交州、岭南,但将来必然也会扩张版图。所以殿试间隔近四个月,算是为此早做准备。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