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0章 崇祯十三年(第四更,求订阅)_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一顿毒打,毫不手软。

  几乎每天都有带头哄抢的人遭到殴打,要是敢反抗的话,就不是棍棒加身那么简单了,甚至会被直接就地正法。

  “……于安置所内聚众闹事者,斩!”

  骑在马上的乡兵,一边纵马于安置所有的流民队伍中奔跑,一边大声吆喝着,他手中的长枪刺挑着一个血淋淋的脑袋。

  乱世用重典!

  为了避免流民变成流寇,铁腕是保护绝大多数人唯一的选择,甚至也是最好的选择。

  面对血淋淋的脑袋,安置所外的大多数流民们被吓的老实起来。即便是那些桀骜不驯的也会变得温顺起来,毕竟,面对强权,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沉默。

  先登记录册然后领号牌,再排队吃饭,因为供应充足所以没必要哄抢。所以流民们也都能自觉排队。

  “姓名,从那里来?”

  “李六斤,南直隶淮安府……”

  ……

  在流民们于安置所登记时,在安置所旁有几名士子,神情凝重的看着眼前的一幕,看着流民有序的进入安置所,

  他们只是这么静静的看,却又像是在看着一件多么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一般,目光中带着难以置信,甚至不可思议。沉默良久后,黄宗羲才问道。

  “开少,要是天下人都像山东一般设安置所,安置流民,又怎么可能会有现在“赤地千里,流民百万,盗贼蜂起”的情景?”

  钱邦芑点头叹道。

  “可即便是如此,在各地还有德世子赈济百姓,收买民心的说辞。”

  “和着我大明的宗室,非得苛虐百姓,才算是宗室不成?”

  黄宗羲冷笑道。

  “要是我大明的宗室,都像德世子一般,这天下局势又何至如此!你我从南直隶一路北上,这天下又有什么地方,像山东一样,虽是大旱却没有盗贼蜂起,没有流民遍地……”

  “哎,可也只有一个山东而已。”

  钱邦芑的长叹,让周围的几个士人,无不是摇头长叹,作为读书人的他们,未尝不知道山东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要是没有德世子在山东的独断专行,恐怕现在的山东也是盗贼蜂起,流民遍地。

  “可惜了……”

  黄宗羲不由的长叹一声,或许只有他心里才知道,这声叹是因何而发。

  “是啊,确实可惜了……”

  几人长叹之余,便继续继续沿着官道北上,其实,往看北上京城都是走运河,只不过现在因为大旱导致运河断流,他们只能沿官道北上,不过也正因如此,他们才得已看到有如一座大工地的山东。

  因为官道正在整修的,所以一路上走走停停,到处都能看到,在那里拖曳着巨大的石滚夯压官道的百姓,在官道两侧连绵的草棚则是工匠们的住所,在草棚间隐约的还能听到妇人和孩子们的欢笑声,若是不知情的话,恐怕还会以为这里是市集村落。

  路过“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