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2章 黑皇帝最正确 (第一更,求订阅)_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的,倒不是蒙古人,而是一个汉官——礼部侍郎孙之獬。

  孙之獬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殿试后被选为庶吉士,在翰林院干过检讨,资质绝对资深。他在天启七年时当过顺天乡试考官,门生故吏不少,崇祯初年被列入阉党逆案,革职为民后一直在家混日子。

  因为山东一直有德世子守着,没有流寇作乱,也没有土寇横行,作为本的乡绅的他人靠着家产和功名小日子过的也挺滋润的。

  在乾圣皇帝登基之后,孙之獬也曾曾想托关系恢复官籍,弄个知府什么的干干,然而频频被吏部拒绝不说。

  到最后,因为涉及“降虏案”——有人招供在多尔衮入寇期间,孙之獬曾秘递降书,听说这事后,百口莫辩的孙之獬,那里还敢在大明这边呆着,他见机的早,直接逃了。

  天下之大,那里是他的容身之地?

  孙之獬倒也干脆,直接过海降了建奴。

  这十几年奔波,也就是这几年,盛京城重建后,他才算是消停,在西清,像他这样的投奔大清的明官倒也不多,受到重用的也没多少。当然,人家之所以受到重用,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出众。

  就像他一眼看出多尔衮想当皇帝却又不愿意招惹大明的心思,一个“蒙古大汗”的建议,让多尔衮心花怒放,这不礼部侍郎也就当上了。

  可对于年近七十的孙之獬来说,他的心里还心念念着更高的官职。只是没有机会再进一步罢了。

  享受着夏日的阳光,躺在后院太师椅上的孙之獬,手中捏着《大清时报》,神情显得颇为畅快。

  “哎呀,这流放亲爹到天竺,可真亏他朱慈颖小儿能做出来?那些无知的百姓现在总能认识他的嘴脸了吧!”

  提到朱慈颖,也就是乾圣皇帝时,孙之獬的心里那是一个恨啊!

  甚至是恨之入骨。

  为啥会这样?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当年他北逃,都是这厮做的怪,当初要不是济南的朋友私下通知他,估计这会他早就人头不保了。

  降虏?

  他孙之獬又没疯,那会东虏可没打到淄川县,他降什么降!

  可偏偏有人搜出了他的降书,至于是谁陷害自己,孙之獬不清楚,但他可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一得到消息,就立即乘船带着家人逃到了辽东,真的降了虏。

  后来从山东老家那边传来的消息,他人是逃了,可孙家的祖业都没抄没了。自然的,对“是非不分”的德世子心生怨恨。

  从德世子,到平虏大将军,再到乾圣皇爷。

  可在孙之獬的眼里,那可是让他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的仇人。

  现在眼瞧着仇人犯了这么一个大错,他的心里那一个乐啊。

  其实,那怕就是远在万里之外,“西清”君臣们仍然关心着大明,关注着那里的动静,当然,这种关注更多的是他们喜欢放大与大明有关的负面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