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8章 还是有点冒险了啊···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乾坤的用词、用句,刘盈的心中,只悄然涌上了些许愧意。

  ——按理来说,如果不是刘盈开口,甚至半求半逼着萧何,去同天子刘邦商量,那这样一份可能让刘邦威仪受损的诏书,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出现必要的。

  原因很简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刘邦能颁布诏谕,强行给三铢钱赋予半两,即十二铢的面值,但刘邦不可能通过任何方式,强行维持三铢钱在市面流通。

  就好比过去几年,关中百姓明知天子有令:不得拒收汉半两,可少府堆积如山的荚钱,依旧是一分钱也没花出去。

  为什么?

  嘿!

  ——我不卖还不行吗?

  天子说的,是‘不得拒收’,又不是说非得收;我不想卖给你,你还能强买强卖不成?

  至于拒绝交易的原因,自也有的是说辞——心情不好、心情太好,卖完了、不想卖了等等,都可以。

  就算刘邦是天子,也不可能专门颁布诏谕,规定百姓见到一个手持三铢钱的人时,就必须对他予取予求。

  这就使得先前,即便三铢钱依旧存在,但实际上,却早已经被市场自然淘汰。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天子的刘邦与其冒着民望受损的风险,颁布这么一份隐隐有些涉嫌‘承认自己错误’的诏谕,显然是将其冷处理,来的更稳妥些。

  反正不管禁不禁止,三铢钱都已经无法流通了,全当没有这件事,让三铢钱自然退出历史舞台就可以了。

  甚至再退一步:就算要废除三铢钱、禁止百姓私自铸钱,也完全可以等过两年,刘邦驾崩、刘盈继位之后,让彼时的太后吕雉站出来,以类似的名头委婉废止。

  在刘盈的前世,三铢钱的问题,也确实是经过这样的程序,才最终得以解决。

  ——刘邦在世,朝堂对三铢钱视而不见,宛如天下从来没有过这么个东西。

  等刘邦驾崩,以太后之身暂掌朝政的吕雉便站了出来,隐晦的提了一句:先皇的遗德,似乎被某些贼子败坏了啊?

  只这么一句话,朝中公卿便一改往日作风,纷纷火力全开,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效率,将三铢钱的弊端说出了花。

  而后,自是太后吕雉站出来,丢出了那句令人根本无法反驳的话:先皇亡故,作为先皇的遗孀,我必须维护先皇的身后名!

  可现在,先皇发行的三铢钱,却被贼子魔改成了残民之政,先皇的遗德被败坏,这是我绝对不能忍的!

  有了这么一道政治程序,以及‘太后维护先皇遗德’的坚实立场,三铢钱的废黜、铸币权的公有化,才算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这一世,若是稳妥起见,刘盈原本可以沿用前世的路线,安心等到老爹闭眼,再去盘算三铢钱和铸币权的事。

  但有些事,并不是想拖,就能拖得下去的······

  “家上!”

  正当刘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