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9章 宗亲诸侯的拴狗链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过去,准确的说,是自‘田氏代齐’发生的战国之时起,天下列国,基本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粮食进口有了依赖。

  到后来,秦北收河套、南得巴蜀,三千里秦中,就彻底演变为了整个天下的粮仓,几乎每一桩国与国之间的粮食贸易,都是由秦作为出售一方。

  至于买方,则有国内耕地不足,又人口众多的赵国、基本放弃农业,转而以商业立足天下的齐国,以及远在中原神州东北角的燕国等。

  到汉室鼎立,虽然天下名义上归为汉有,但关东各异姓诸侯国的存在,也使得汉室短暂处在了一种‘名为统一,实则类似战国’的时期。

  只不过比起威仪扫地、为天下所不恭的周天子,汉天子刘邦的威严,自是高出了好大一截。

  可即便是在这种‘中央与地方明争暗斗’的政治背景下,关中与关东的粮食贸易,却依旧未曾受到太大的影响。

  究其原因,自是作为天下之主的刘邦,不可能为了铲除异姓诸侯,就坐视那些异姓诸侯国的国民,忍受食不果腹之苦。

  所以在过去数年,除了异姓诸侯叛乱爆发的区域,其他各诸侯国,都依旧能从关中的粮食商人手中,得到源源不断送出函谷关的关中米粮,以满足各自国内的硬性需求。

  这其中,又尤以齐、荆、楚这三个宗亲诸侯国,最得天子刘邦的照拂。

  毕竟再怎样心疼吃不饱肚子的百姓,但对异姓诸侯国,长安朝堂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戒备,从而严格控制‘粮食’这类战略资源,太过轻易的流入异姓诸侯国。

  但对于齐、荆、楚这三个宗亲诸侯国,长安朝堂则是有求必应;甚至在某些特殊时期,还会允许这三个宗亲诸侯国派出一定数量的军队,到关外接应从关中东出的粮商、粮队。

  这,也正是刘盈此番东出平叛,将所需军粮披上‘齐、荆、楚三国请求拨粮’的马甲,而不担心落人口实的原因。

  ——齐、荆、楚三国求粮于关中,是有先例可循,甚至是在最近几年经常发生的事情。

  而今年开春,关中粮价诡异暴涨,刘盈也是心底一横,来了一出釜底抽薪,彻底取缔的关中粮商,通过推动少府官营粮米、垄断关中粮食市场,才使得关中粮价得以平抑。

  这样一来,本就无法自给自足,严重依赖从关中进口粮食的关东列国,顿时就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了。

  过去,关中对关东的粮食出口,基本都是以关中粮商扮演‘批发商’,以关东各国的粮商扮演‘零售商’,从而得以流入关东各国。

  而如今,关中已经不再有‘粮商’这个群体的存在,至于取缔关中粮商的少府,关东各国的粮商又实在有些‘联系不上’······

  就这样,关中对关东常年累月的粮食出口,在刘盈于关中推行粮米官营政策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