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9章 卿能臣乎?忠良乎?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9章卿能臣乎?忠良乎?

  “以能臣轻忠良、以忠良斥小人,再以小人污能臣之不忠······”

  “三者互为矛、盾,互制相衡,斗而不破······”

  “呼~”

  “真不知道母后肚子里,还有多少东西能教给朕······”

  自长乐宫走出,坐在返回未央宫的御辇之上,刘盈只一阵感怀不止。

  毫不夸张的说,在此之前,刘盈对于‘制衡’二字的理解,都还仅停留在‘板凳要有三条腿’的程度;

  至于刘盈理解中,应该用来互相制衡的三方,也被归为了元勋功侯为代表的军方、朝臣百官为代表的朝堂,以及太后吕雉为首的外戚。

  在曾经的刘盈看来,制衡的含义,不过是以元勋功侯的武勋,来压制空有话语权,却并无显赫身份的文臣;再由身份虽不显赫,却备受皇帝信任的外戚来制衡元勋功侯。

  至于‘于国无功,只凭外戚之身而骤然贵幸’的外戚,则自是由文官作为制衡。

  但在这样的三方制衡下,刘盈总是会出现一种疑惑。

  ——在如今的汉室,功侯、文臣、外戚三方的分切线,并不很明显;绝大多数臣子,都同时具有两个身份,甚至还有三种身份皆有干联的极端特殊存在。

  如当今太后的妹夫,当朝舞阳侯樊哙,便是功侯+外戚的双重身份;

  而朝中,包括少府阳城延在内的三公九卿,也基本都是同时具备功侯+朝臣的双重身份。

  至于外戚+朝臣的双重身份,在吕释之被罢免郎中令一职之后,倒是不曾有过。

  但即便如此,也依旧有诸如宣平侯张敖这样的极端特殊个例,同时涵盖功侯+外戚+朝臣的三重身份。

  除此之外,如丞相平阳侯曹参、内史安国侯王陵等元勋朝臣,曾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和先皇刘邦攀上过姻亲。

  结合这一点,也可以勉强将曹参、王陵等朝中重臣,也理解为外戚······

  而这,就导致刘盈认知中的‘功侯、外戚、朝堂三方制衡’,变得几乎不具有丝毫可操作性。

  因为在如今的汉室,这三方压根就不是渭泾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极其错综复杂!

  而在吕雉今日的提醒之后,刘盈才终于反应过来:自己认知中的‘三方制衡’,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刘盈原以为,三方制衡的核心,是将臣下以某种显而易见,且利益密切相关的参照,明确划分成三个阵营;

  所以刘盈想当然的认为:朝臣肯定和朝臣走得近,功侯肯定和功侯玩儿的好,外戚,自也是和其他外戚穿同一条裤子。

  但刘盈,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朝臣之所以是朝臣、功侯之所以是功侯、外戚之所以是外戚,都并非这些人所能决定的;

  这些群体的组成,并不是由成员自发汇聚,以‘志同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