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0章 公卿之缺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0章公卿之缺

  “母后以为,今朝中公卿之缺,当以何人充之?”

  长乐宫,长信殿。

  面带苦笑着发出一问,刘盈的面容之上,也不由稍带上了些许惆怅。

  过去这几年,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汉开国元勋的‘集中告别’期;

  ——三公当中,丞相曹参病重卧榻,行将就木;

  御史大夫一职,也自曹参为相之后,便空缺至今;

  太尉,也自绛侯周勃‘坐矫诏’,去廷尉大牢体验了几天‘狱卒之贵’后,便再未任命。

  三公如此,九卿,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内史安国侯王陵,即将接替曹参的相位在即,待王陵为相,内史,便会空缺出来;

  奉常叔孙通、廷尉汲侯公上不害皆已亡故,廷尉一职暂且交给了营陵侯刘泽,但奉常一职,却至今没有定下人选。

  郎中令一职,也在刘盈首任郎中令:建成侯吕释之因罪免官之后限制,而后被吕雉、刘盈母子二人冷处理;

  再后来,吕释之也老死病榻,郎中令一职,也至今没有任命。

  典客广平侯薛鸥,情况和曹参呐差不多,虽然还顶着‘典客’的职务,但也已卧榻数年,命不久矣。

  再加上自有汉至今,便一职闲置的宗正一职······

  满打满算,如今长安朝堂,三公,只有病重卧榻的曹参在职;

  九卿中,撇开即将为相的内史王陵,以及‘荣誉典客’薛鸥不算,更是只有太仆汝阴侯夏侯婴、廷尉营陵侯刘泽、少府梧侯阳城延、卫尉曲周侯世子郦寄四人‘正常在职’。

  三公九卿共十二个位置,如今却只有五人正常在职、两人苟延残喘着‘荣誉在职’,显然对于朝堂的日常运转,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按照惯例,九卿有司属衙的官员审核,需要御史大夫属衙负责,由御史中丞具体操办,并由御史大夫本人,为审核结果负责;

  而现如今,御史大夫出缺的情况下,九卿有司任何部门的人员调动,御史中丞都只能将审核结果,交给丞相手中拍板:这个审核结果合不合格,以及这个调命,究竟批不批准。

  可眼下,安国侯王陵顶着内史的本职,又兼顾着从曹参手中,次序交接相权;

  这就会导致一个非常魔幻的场景,出现在朝堂之上。

  ——某一天,王陵以内史的身份找到御史中丞,并提交了一份人事调动申请;

  然后御史中丞按照惯例,对王陵提出的人选进行核查,并得出最终结果;

  而后,御史中丞碍于顶头上司:御史大夫空缺,便只能将王陵提出的这份人事调动申请,上交到相府。

  然后,提交这份人事调动的内史王陵,便以‘准丞相’的身份,批准了这份由自己提交的人事调动······

  再比如:关中要组织青少年良家子,参加每年一次的冬季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