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4章 纵某不言,君,亦自明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4章纵某不言,君,亦自明

  当郦寄率领虎贲校尉,准备起在武州塞构建方向的事务时,百里外的马邑,太尉靳歙却站在墙头之上,看着城外遍地的匈奴人尸体,满是遗憾的摇了摇头。

  “可惜啊~”

  “大好敌寇首级,却不能为我军将士收入囊中······”

  一声感叹,惹得一旁的羽林校尉全旭也循声侧过头,看着城外的匈奴人尸体,同样遗憾的叹了口气。

  正如郦寄在武州塞发出的猜测那般:马邑守军在这场守卫战中的斩获,远高于郦寄麾下的虎贲校尉,在武州塞获取的斩获。

  旁的不说:单就是那一千多楼烦弓骑的尸体,就远比匈奴左贤王挛鞮稽粥,留在武州塞‘垫后’的老弱更具含金量!

  但可惜的是,如今的汉室,依旧保留了‘以首级记武勋’的传统。

  作为一名前线士卒,你说你杀了十个敌人,你就得拿出十颗敌军人头,来作为证据;

  就算伱说,你眨眼间杀了一百人,大家也不会第一时间表达质疑。

  ——只要你能拿出一百颗敌军首级,那就不会有人怀疑你的武勋!

  反之,哪怕你只说自己杀了一个敌人,但只要你拿不出这一颗人头,那你的武勋,就是不被承认的。

  这样的制度,自然是为了避免有人,尤其是某些元勋子侄信口开河,张口闭口说自己‘万人敌’,明明没上过战场,却领走不该属于自己的武勋。

  当然,这也是为了避免战争之后,士卒、将官之间,为‘这是你的功劳还是我的功劳’的问题扯皮:谁拿的出人头,就是谁的功劳!

  但这样一刀切的武勋判断标准,自也导致了此刻,马邑城内的守军将士们,所面临的尴尬状况。

  ——城外明明躺着成千上万的匈奴尸体,城内守军却碍于靳歙‘不得开城门’的军令,根本无法出城割取首级;

  等战争结束之后,匈奴人也大概率会组织一次佯攻,以奴隶炮灰为掩护,将城外的匈奴本部勇士的尸体带走。

  而那些连匈奴人都不愿带走的奴隶,即便是阁下首级,靳歙也只能如实上报:这些,是匈奴奴隶的首级,他们在战斗中,用的都是木棍、石头······

  “信武侯,倒也不必过忧;”

  “待胡萌生退意,趋奴于城下,欲夺尸之时,羽林校尉自可再战,以伤匈奴根基!”

  “及首级······”

  “胡之奴卒首级,虽十而不能比本部正卒之一,然有此马邑大捷,纵无首级傍身,众将士亦当死而无憾!”

  听闻全旭此言,靳歙不由略有些诧异的回过头;

  待看见身旁的全旭,嘴上虽说着‘就算没拿到人头,也足够了’,但望向城外的目光,却是掩饰不去的满满遗憾时,靳歙苦笑之余,也不由暗下点了点头。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靳歙对全旭这位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