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4章天子撑腰_大明之太孙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武出使,廿年乃归,,表里纯忠,始终全书,后有王袆使滇,不屈而死,千载之下,又一苏武,高风义节,同贯天日,文养气充,文气相通。王袆之文,为巨观之文,王袆之气,为浩然之气!”

  “王公为国家一统,慷慨不屈,殉国云南,文章节义,两者俱兼,千古不朽,英名永传,今追赠王公翰林学士、奉议大夫,赐谥号‘文节’,于乡里刻碑以记之!”

  “吾辈儒生读圣贤书,欲以辅世翼教,楷模人伦,则文章、节义二者均不朽。而兼此者,或代不数人,或数代不得一人,盖其难也,朕于文节公得以见之矣。”

  这是一封追赠旨意,追赠之人不是旁人,正是殉国云南的硕儒王袆!

  一众儒臣得知消息后,默默地撕掉了手中的弹劾奏章,神情惶恐地呆愣在原地。

  因为,这封追赠旨意,下得太不是时候了,太令人感到绝望了!

  若是当今天子早早地下了这封追赠旨意,百官非但不会陷入绝望,反倒是为新天子借此机会弘扬儒学感到欣喜。

  但偏偏在当前这个节骨眼上,在王袆之子大肆宣扬异端邪说之时,当今天子突兀地下发了这道追赠旨意,背后的深意当真令人感到绝望。

  大明这位新天子,这是在给王绅与他的燕京新学站台吗?

  能够位列朝堂之上,没有一个纯粹的傻子,他们岂会看不出皇上这突如其来的一手,是在警告自己等人:王绅,朕看见了!

  而见识深远之人,只要稍微往深处那么一想,便被吓得险些肝胆俱裂,脊背发凉。

  王绅,原本为成都府教学,何时去往燕京的?

  王绅,本为程朱大儒之子弟,为何要抛弃程朱,做出这等离经叛道之举?

  王绅,论及经义才学,水平勉强称得上是名士,远远不及大儒的水平,他又是如何敢于抨击程朱,宣扬新学?

  最为关键的是,为什么王绅与他的新学,出现在燕京?!

  呵,燕京,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今天子昔年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在燕京镇守了四年之久!

  而正是那个时候,王绅离奇地从巴蜀消失不见,而后今日出现在燕京宣扬新学!

  若将这一系列事件串联在一起,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了!

  王绅背后之人,赫然正是昔年的当朝太子爷,而今的大明天子!

  这个答案,太过于残酷,残酷到令人难以接受!

  一时之间,整个帝都陷入了沉寂当中,无人再敢提及新学一事,仿佛从未耳闻一般。

  但有些事情,你不去想,并不代表,他就未曾发生!

  三日之后,消息传出,王绅携带门下弟子效仿古时士子负笈游学,从者竟多达数千人。

  这些书生穿着儒生的衣服,口称先王之道,追随新学领袖王绅,准备不远万里前往名师耆宿门前,与之交流学术,辩驳经义!

  而新学门徒的第一站,赫然是礼仪之乡山东济宁府,因为那里矗立着一座“东方圣城”————曲阜!

  黄帝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周汉鲁都……这些璀璨的名头都远远不及最后一个,至圣先师孔圣人的出生地!

  那里,矗立着孔府,孔庙,与孔林!

  那里,是天下文人心中的圣地!

  消息一出,天下哗然!

  而此刻王绅正坚定地带着他的门徒,一路负笈游学,直奔曲阜而去!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