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二二 较射_七海扬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七月初,国姓的军队逐渐从潮州府撤出,返回了南澳岛,按照合众国与国姓的秘密条约,南澳岛仍旧由国姓实际控制,但岛上官兵不允许在广东境内进行收税、打粮等任何军事或者民政行动,而合众国也保证,不会让清军攻占南澳岛。

  而国姓回到南澳岛,休整了不到半个月,便是起航前往琉球方向,岛上仅仅留下了施琅和千余兵马,屯田自守。

  潮州事变暂时告一段落,由统帅部军官参谋组成的潮汕开发公司接管了潮州全府,而在此之前,合众国给予当地明国百姓十天的自由时间,用于决断是否留在潮州府,许多有亲属在清廷为官为将或者参与清廷科举的缙绅在短时间内变卖家产祖宅,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以免成为了合众国追究的对象,而大部分百姓留在这里。

  何文瑞作为潮汕提督总管潮州的一切,其向统帅部提交的潮汕报告之中,所有的治政理念都完全符合李明勋给潮州府定下的方针——恢复生产,稳定局面,减少投入,输出资源。

  显然,合众国自我认定上,不认为己方有实力在中国大陆,更精确说是两广一带拥有一块国土,原因很简单,只要永历政权不灭,那么西南就是清廷的主要战略方向,潮汕地区可以和广东同进退,但做不到和广西甚至于云南同进退,毕竟同样的资源投入到其他方向,造成的战略影响和经济收益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潮汕事变完全就是一个小插曲,合众国今年和明年的战略方向在于北洋战区,东南和西南两大战略方向吸引了清廷大部分的战争资源,即便是江南,在清军的内河舰队尚未具有掌控力之前,也要投入兵力,而广袤的北方则是完全暴露出来。

  而统帅部对于这个计划,刚刚确定下来了战略方向,那就是山东。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无论是海战还是登陆战,大自然都是最大的敌人,在北洋作战,除了考虑信风、冰封之外,最大的敌人就是黄海、渤海延安那长长的水下沙坝、水面沙洲,其对合众国军队造成的制约远远超过了清廷军队。

  从长江往北,南直隶的沿海肯定是最差的选择,江淮此时是黄河的入海口,沙梁和沙坝阻塞了海岸线,二百吨以上的船只都很难接近,风帆船这类操纵性较差的船只搁浅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事实上,这个时代的船只从长江口出海后,要向外海行驶百里才敢转向北向。

  就是因为如此,虽然知道登陆江淮,可切断南北联系,威慑江南,阻断运河,但在这灾难性的沿海环境面前,如此诱惑只能深深埋在心中。

  如此在往北,就是山东、天津和辽东三地,天津最先被放弃,这太靠近清廷的统治核心北京了,清廷总是要在直隶保持两万以上的满洲八旗(满洲八旗兵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