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歼11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卡罗夫说的是颇为自信,里宾斯基仔细的想了想,然后点点头,表示赞同马卡罗夫的看法。

  事实上不止是里宾斯基,俄国航空工业界的主流意见其实跟马卡罗夫差不多,都不觉得中国的航空工业水平能比新德里高上多少。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答应总部首长的要求,同意中国“仿制”俄国的苏—27战斗机。

  就如同他们同意新德里仿制苏—30MKI战斗机一样。

  而在新德里这个项目上,不但让俄国和苏霍伊航空生产联合体赚的盆满钵满,更是令马卡罗夫和里宾斯基这样的经办人捞了不少好处。

  因为新德里为了“仿制”苏—30MKI战斗机不但从俄国引进了生产线,更是不得不大批量的从俄国进口苏—30MKI战斗机几乎所有的零配件。

  如此一来,俄国的机械加工、设备制造、配套厂家就被新德里这么一条短短的苏—30MKI战斗机生产线完全带动起来,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稳定了技术流失的技术工人队伍,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狠捞了一笔,给自己强行补了一波血不说,更是把一锤子买卖做成了长久的独门生意。

  红利少说能吃上15年,总收益将达到惊人的300亿美元。

  毫不夸张的说,自从彼得大帝以来,几百年来俄国人就没有做过如此成功的生意。

  有新德里这个珠玉在前,俄国人当然想要将其多多复制,于是他们将目标盯向中国,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与新德里有着相同的人口规模,社会发展程度也大差不差,最最重要的是两个国家都在冷战时期接受过苏联的援助,俄国人对两国的底子摸的很透,因此觉得既然新德里能够进入他们俄国布下的圈套,那中国大概率是逃不脱。

  如果中国也能跟新德里一样,“仿制”苏系列重型战斗机,从生产线到零配件全部让俄国供给的话,不就等于另一个数百亿美元规模的红利到手了嘛。

  届时一个新德里,一个中国,这两个发展中大国就如同俄国两大养料来源地,用苏式重型战斗机这根管子,将养料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日渐干枯的俄国体内。

  往大了说可以稳定俄国局势,保住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航空工业老底子;往小了说马卡洛夫等人也可以从中两头通吃,中饱私囊。

  可谓是于公于私实现双赢,这么好的事儿简直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于是这次中俄就苏—27采购案第12次会谈,马卡罗夫便一改以往在大修和保养问题上强硬的态度,流露出中国可以参照新德里模式,“仿制”苏—27战斗机,但前提是需要从俄国采购相关的成套设备和生产工艺。

  参加会议的总部首长一听,还有这好事儿?当即就表示,只要俄国同意中国能够仿制,那中国可就不客气了。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