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2章 诸事_天下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近秋收,谷价必降。吾等大可以现价兑之,何愁众人不取钱帛,独钟谷粮。”

  “……”

  此言一出,别说阎象了。纵是在侧旁听的郭嘉、贾诩,也不禁为大王的想法感到无话可说。

  看来,从一开始自家大王就已经做好了谋划啊!

  阎象咋舌了片刻,囔囔了两句后,无奈拱手应道:“臣明白,这便下去安排。臣告退!”

  “阎相且慢,尚有一事,需要阎相操劳。”

  高诚顿语止住正欲离去的阎象。

  阎象再躬礼,言道:“大王还有何吩咐?”

  “三爵之制,想必阎相也已了然于胸。这其中,有不少爵称与现今诸职多有重复。所以,有些职称,必须要更名。”

  “诺,且待臣回去后,与钟尚书讨论一番。”

  ……

  阎象一走,殿内又只剩三人。

  高诚将先前的话题再度拾起,与郭嘉、贾诩二人说道:“文和的意思是说,上艾之战未必没有转机?何出此言?”

  眼下,并州战场的最新消息言,赵汉两国兵马齐聚上艾。镇守长城关口的张燕,业已率众向太行深山中突围。

  整个上艾地区,仅剩下两万人左右的张扬大军在镇守。也亏的上艾城池虽然不大,却一直倍受王允关注。先前也据之险地,建立了不少防线。

  此外,呼厨泉率领的南匈奴大军,也越过离石,进入太原郡内。

  赵军想要一鼓作气,拿下上艾,破南匈奴大军,兵围晋阳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样王允获胜的希望,也一样很是渺茫。

  除非说这个时候,吕布率领并州狼骑奔回晋阳,参与这一场大战。否则,仅靠着南匈奴近五万骑,以及五六万的步卒。面对总兵力高达十三四万的精锐赵军,守住晋阳就不错了。

  至于贾诩说的转机,高诚委实想不到。纵观整个北方,目前就是周、赵、楚、汉四国争雄之局。

  眼下汉赵交战,对于赵国来说,具备威胁能力的只有的周国和楚国。而先前周楚交战,皆损失不小,很难再支撑起一场大战。。

  并州战局倾向于赵国时,楚军仍是屯驻在孟津,由此便可观,楚国根本不会出兵渡河攻赵。

  那么,贾诩所谓的转机在哪呢?

  老狐狸也没有明明白白的道出,只是隐晦暗笑,世态变幻无穷。

  不提此事,郭嘉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大王,前些时日,镇东将军张卫上奏,请求发兵攻蜀。不知大王意下如何,若是伐蜀,臣等也好准备一番。”

  高诚摇了下头,缓缓皱起眉头,叹气一声,言道:“奉孝,方才阎相因三爵月支都亲自面奏了。若是再伐蜀,只怕整个国相府都要来宫内谏言了。”

  “大王,巴蜀天府之国,四塞之地。刘焉非是凡辈,据此之地,虽不能出而拓地,但守城足矣。时日迁久,蜀地自成一方,只怕更难取之。”

  郭嘉担忧的说道,蜀地险关要道不计其数,出去难进去更难。更兼其地钱粮丰硕,让刘焉再执掌几年,必然固若金汤。

  “奉孝的意思,孤明白。如今蜀地尚未尽附刘焉,心向吾大周者众,确实是取蜀地之良机。然,今岁大战连连,吾大周也无力南下。再快也要等待明岁秋收之后了。”

  高诚心中琢磨着时间,一年内,大周积两岁之粮,足以进行一场长时间的战争。

  对于益州,自己至始至终都不敢小觑。倒不是担心蜀军的战力,而是担心那蜀道之难。

  一打起来,没个一年半载,想要越过重重险隘,纯粹是妄想天开。

  “这样,奉孝、文和,汝二人回去都谋筹一番。运筹帷幄在前,方有三军用命于后。”

  “臣遵旨。”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