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 请个平安脉_琉璃满京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该能撑起一个不大不小的门面。

  既然陶器样品可以告一段落,就可以试试制作玻璃了。

  尽管没有现代的大型设备、机械,但为了赚银子,为了走上人生巅峰,也得因陋就简、伸手一试。

  于是,在模具拿回来的第二天,夏宴清再次确定需要添加的原料和辅料,和白先生核对了烧制琉璃盏的步骤和关键点。

  确认无误之后,顶着盛夏的热潮,开始第一次琉璃烧制。

  虽然夏宴清已经在烧制陶器、制作测温片上表现出不凡的才智。可是,所有参与过制陶的人,包括白先生在内,都难以想象石头碎沙烧熔是个什么样子。

  而且,这几个人深度怀疑,石头碎沙能否烧熔。

  至于晶莹剔透的琉璃,她们想都不敢想。

  如果坚持此事的不是夏宴清,只怕这些人会直接把痴人说梦这四个字说出来,赠与做白日梦的人了。

  然后,在炎炎烈日中,夏宴清身先士卒,带着丫鬟们挥汗如雨,给放置在窑炉中、添加了玻璃原料的模具加热。

  随着贴在炉灶四面的测温片渐渐弯曲,炉灶中的温度逐渐上升。

  有烧制陶器时的刻度作参考,按照夏宴清上一世的工艺普及讲座中的记忆,她提前写下控制时间,明确标明测温片达到计划刻度时,需要保持的时间。

  烧制玻璃和烧陶瓷不一样,尤其在设备不完善的古代烧制玻璃,很多品质,都需要用时间来弥补。

  为了保证每一步的烧制过程到位,只能延长烧制时间,在夏宴清定下的计划中,这个烧制时间,需要维持十二天。

  这次试烧制之后,看琉璃制品的效果,再进行以后的调整。

  七月的天气,早晚已经有了一丝凉意。

  可是,围着火炉子干活,依然很受罪。好在王家上下人等都知道,二奶奶在客院烧制陶器,虽然这几天闹得凶了些,却依然是给炉灶添柴烧火的痕迹。

  刘夫人和袁氏也对客院的闹腾感到心烦,那只烟囱日夜不停冒出的烟火,好似把整个儿王家后院都带得燥热起来。

  萱北堂的上房,除了刘夫人婆媳,就只有贴上年伺候刘夫人的两个丫头。

  虽然时不时的,有凉风从纱窗吹进来,刘夫人还是觉得燥热。身边有晋华打扇,她自己也拿着一柄团扇,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

  “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亏得夏家愿意和离,这每日里,没白天没晚上烟熏火燎的,人再聪明,咱也不敢要。知道的,夏氏在鼓捣制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们家炼丹呢。”刘夫人抱怨道。

  晋华和芳龄倒是没有觉得很闹心,只是不理解秋月院那位。好好的日子不过,每天憋着燥热,做些下等人才做的事情,图的什么?

  这时听刘夫人说的有趣,芳龄和晋华差点儿笑出来,连忙抿紧了嘴唇。

  芳龄放下针线,给两位主子续了茶,主动拿了扇子,给袁氏扇着凉风。

  袁氏没拒绝,她心下也是烦乱。夏氏之前就假装不懂规矩,一向自行其是,不服管教。此时有了和离的约定,做事更无顾忌。

  若不是和离之事不能提前宣扬出去,只怕夏氏会把每日早间给婆母请安这事儿,都自行免了。

  可她还得劝解刘夫人,“之前弟妹制陶不顺利,只怕是犯了执拗性子,一定要做出名堂来才肯甘休。这不,越着急越没有章法。母亲不必管她,由她去吧,一直做不成,总有她气馁的时候。”

  她嘴里说着宽慰的话,心下却满是不耐和不屑。

  若陶器那样容易做,还要制陶工匠做什么,大家还买的哪门子的陶罐、水缸等物?贫民百姓都自己做好了。

  刘夫人并没有被袁氏的话开解到,她着实有些心急,说道:“明日找太医来家,给清惠请个平安脉吧。这都几个月了,晰雨日日歇在春熙苑,也该有动静了。”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