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六章:十万民众?_养成一个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那些吃饱了就想着成为人上人的人不是没有,人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即便是普通百姓中也会有这样的人,但在大唐这种不管是粮食的自由还是棉衣的普及都没有达到顶峰的王朝,百姓们更多的还是在想让自己的孩子们吃上更好的东西,让全家都有棉花制成的冬衣穿。

  所以在听了老丈人的话后姜云明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扯淡。

  荥阳郑氏不是纠集不起来十万的部队,但要说纠集起了十万民众那就夸张了。

  如果说跟着荥阳郑氏起事的人真有十万之众,那么这其中的构成大概应该是荥阳郑氏自己的力量和纠集起的民众,但这肯定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最大的构成部分应该是别的,但此时的姜云明远在辽东,他并不能确定都有哪些人。

  在出征之前尚未完全安置好的突厥降卒、之前崔、王、李等几个几乎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世家残部,或许还要加上李恪封地上的那些百姓。

  蛮,在华夏的文字中算不上是一个好的字眼,在古代尤其更甚。

  历史上人们把北方的游牧民族成为蛮子,在南方没开发出来之前那些土著民族也被称为南蛮。

  现在看来,荥阳郑氏纠集起来的人应该会有这些少数民族,因为地势的限制,大唐的政策往往都是最晚在那里施行的,所以相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这些少数民族往往更容易煽动起来。

  至于十万民众这个名头,或许是在儒家思想盛行的唐代,荥阳郑氏是想要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也是想以此来污蔑大唐,煽动更多的百姓来跟随他们的队伍。

  “父皇,您打算怎么办?”姜云明并没有着急给出自己的意见,反倒是先问起了李世民。

  被自己女婿问到的李世民有些犹豫,并没有第一时间给出答案来。

  他想继续率领大军南下,直到征服新罗和百济之后再返回长安,因为只有那样才算的上是班师回朝,才算得上是得胜而归。

  但现如今荥阳郑氏的造反不是一般的小事儿,虽然在他看来李承乾一直都做得很好,在处理政事上已经有了自己的风范,而且即便是有什么不正确的决议长孙无忌以及房、杜、魏这大唐三相也会劝谏他。

  但这只是处理政事,而大唐内部现在面临的是谋反。

  作为太子,李承乾没有上过战场,虽然太子一般也不需要上战场,但李承乾却从来都没有应对此类事件的经验。

  “老臣建议,陛下应当尽早回去主持大局。”一旁,久违出声的李勣看着犹豫的李世民开口说道。

  “太子虽然在处理政事上已经算得上是出类拔萃,但毕竟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没有此方面的经验,还是应当由陛下回去主持大局才好。”

  虽然心里早就想过这些情况,但不得不说李勣这么一说李世民更加的犹豫了,但是他还是先问了姜云明的意见。

  “高远,你觉得呢?”

  “儿臣没什么看法。”姜云明摇了摇头,并没有给出一个实质性的建议。

  “朕是让你说说你的看法,不是让你在这和稀泥的!”李世民的眉头皱起,显得有些不悦。

  “本来就是,您回不回去其实都是一样的,就跟这高句丽战场一般,即便是您不在,大唐的将士们也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