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5章:华夏十大名关_三国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是长城的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

  第八关乃是居庸关,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也有一说,说居庸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毛主席也曾赞誉过“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便是指的居庸关,其亲笔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便坐落于此。

  第九关乃是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因为与山海之间而得此名。这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俗称“天下第一关”。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第十关乃是平型关,平型关古称瓶形寨,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现在叫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在平型关村某村民家中),真谓峻岭雄关。

  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势很险要。由于恒山和五台都是断块山,十分陡峻,成了晋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这条带状低地便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一条东西向古道穿平型关城而过,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

  左傲冉率军十五万,兵进潼关,彻里吉与李文侯一早就得报了,所以便率队出关,于潼关外十里迎接,左傲冉可是他们的主公,虽然不能说成百年不得一见,但是想要见到左傲冉,那也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恐怕比见到皇上还不容易呢!

  彻里吉和李文侯本以为这样能起到取悦左傲冉的目的,但是,左傲冉却没有给他了一点笑脸,反而是面沉似水,有有一搭没一搭的应了他们几句,二人一下子就明白,自家主公这是不高兴了,恐怕有人要倒霉了,真不知道是哪个倒霉地家伙啊!嘿嘿!好嘛!这俩人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呢!

  进了潼关,左傲冉居于首座,陈、陈琮两兄弟、文聘、吕旷、吕翔、张纯、沮鹄、沙摩柯、周泰、蒋钦、祖郎、管承、谭雄、李异、卢毓、韩莒子,王昌、李蒙、王方、小将牛刚等临列两旁,何仪、何曼两兄弟仍是在他们的原位充当站殿将军,然而彻里吉和李文侯二人却站在正中,头低着,根本不敢抬起,因为他们两正在承受左傲冉的怒火。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