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争_季汉当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这个偏远宗亲非但不臣服于曹操的淫威,反而成为了抗曹兴汉的首要分子,这更令刘晔这个光武帝后嗣子孙从心中更加厌恶刘备,很不得早早剿灭其势力。

  可是刘晔哪里晓得他虽然为曹操父子真心设计,但是曹操父子从未真正相信于他,要是其人得知此心思,不知还有何面目见光武皇帝于地下。

  虽然曹丕对刘晔这个汉家近支宗室从来都保有一丝怀疑,但他不得不承认刘晔这番话语实是有道理的,若能乘蜀汉衰弱之际灭之,则独剩东吴实在是容易对付了。

  “众卿以为刘侍中此计如何?”曹丕振奋地问道。

  谷妴/span重臣中书令孙资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刘侍中所言不妥。”

  孙资乃是曹丕的近臣,其人字彦龙,太原郡中都县人。

  此人三岁失去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长大后进入太学就学,得到当时的司徒王允赏识,王允看他博学多才,甚为赏识,后来又因举孝廉出身被荐为县令。

  当时曹操迎奉汉天子至许都被任命为司空,曹操就以司空官位建立霸府征辟四方英才,孙资曾被曹操征辟为官。

  可是此时孙资的兄长却被贼人刺杀身亡,孙资为报兄仇就刺杀谋害兄长的仇人后带着全家避居他乡,不能赴任。

  后来他经过好友贾逵推荐,终于还是投入丞相曹操的帐下,历任相府功曹、计吏、参军,受到尚书令荀彧称赞。

  曹丕继承父位后,谋划篡汉,孙资与另一大臣刘放为其得力心腹。曹魏建立后,孙资历任秘书郎、尚书右丞,迁中书令、给事中,与刘放同掌机要,进爵关内侯。

  曹丕称帝后旋即将秘书省改为中书省,因孙资、刘放二人资历相当,遂以刘放为中书监,孙资出任中书令。

  虽然中书监居中书令前,但中书监、中书令地位同班,乃是共同执掌朝政,开启了中书高官官为宰相的先河。

  所以此时的孙资所得上乃是曹魏朝堂上的重臣,见他出言反对刘晔的谋划,曹丕正了正身子,问道:“哦?不知孙卿有何高见?”

  孙资道:“陛下,刘侍中虽然言之有理,但却忽视了西蜀的地形和诸葛亮的才能。”

  “哦?卿细细言之。”曹丕奇道。

  孙资得当曹丕的鼓励,朗声道:“陛下,西蜀远居西南,有崇山峻岭与关中相隔,道路险阻,难以卒除。昔日武皇帝兴大军于汉中与刘备争夺西蜀,终究因为粮草转运困难,战线险阻过长而不得不撤军,遂让刘备得志于蜀中。

  “今陛下若动兵于西蜀,则不免面临道路迁徙之苦、粮草转运之难。又兼诸葛亮擅治国,虽然其国中兵衰民弱,然有蜀道之险,足可抵挡王师。”

  “王师一旦久攻不下,不过是耗费钱粮、徒耗国力罢了,因此臣以为陛下若兴军,不如向吴而不向蜀。”

  刘晔被孙资反驳,心中不禁一阵冷笑,此等文吏不曾游于乱世兴亡,只效逢迎上意,如何能明兴国安邦之理。

  刘晔心中冷笑不已,面上却平静地说道:“陛下,正是诸葛亮善治国,我等才不能给予他喘息之机,定要一鼓作气,起大兵往西蜀征讨,一举克之。”

  他又怕曹丕不能信服自己,又劝道:“陛下,如今西蜀国中兵力损伤大半,又连丧法正、刘巴、马良、马超、黄忠等文武大臣,南中三郡又起叛乱,正是上苍资于陛下用武之机,陛下不可不珍惜。

  “此等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错过,日后恐难再寻也,望陛下万万不能畏惧蜀道艰难,此等良机当起大军一举而克,方是正理矣。”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