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5章 你觉得李绩败的蹊跷吗_大唐之极品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里却是多少有点难以理解中枢大臣门的心思。

  试问,李绩以往是很有了战绩,难道就是无敌了吗?

  这就表示对于他这次战败只能认为偶然吗?

  切不说李绩多年不曾经历大的战争,更没有足够的骑兵战经验,对上吐蕃和吐谷浑这样马背上的民族输了也不足为奇。

  再者,李恪认为还是李绩能力的问题,薛仁贵在历史上战绩对李绩还要强悍和辉煌,而高宗时期的大唐精锐比现在的大唐精兵要强很多,那可是参加过西征西域的数百次大战的精兵,可是薛仁贵不也是十万大军西征吐蕃而败北,全军覆灭了吗?

  相比薛仁贵和李绩的历史功绩,薛仁贵比李绩之强不弱,可薛仁贵对上吐蕃就败的彻底,那为什么李绩就不能败,为是李绩的失败众人就不能接受呢?

  李恪心里这般想,倒是对大唐中枢大臣们有这样的心态而鄙视不已。

  就见李世民沉思了片刻,开口说道,“那你以为大唐是该和呢?

  还是要战啊?”

  其实,李世民主要向李恪询问的就是这样问题。

  当时,听到大唐败北,十五万大军损失了十二万时,李世民就晕倒了,醒来他将政务交给了中枢大臣,自己在宫中修养,但他还是一直在关注各方的反应,特别是对太原李恪的反应他尤为重视。

  等到他病情稳定,得到消息说吐蕃和吐谷浑派出特使向长安而来的时候,他就特别想跟李恪询问一下心里的疑难问题。

  所以,在他养病的时候,他会时常的询问王德关于太原的情况,关于李恪是否回长安了。

  因为这个原因,在李治前来跟自己请安时,他便知道了李恪已经回到了长安,便立即让王德将带到了御书房。

  对于李恪在太原听到朔方唐军战败的消息时的举动,李世民很满意,他觉得李恪是发自内心的忧愤,他的愤怒是真诚的,但他又克制了自己的愤怒,这便是稳重,这才是良将所要具备的品质。

  所以,他对李恪对吐蕃和吐谷浑使者来长安和大唐该怎么对待的看法很是期待。

  “父皇,吐谷浑和吐蕃挟大败十五万大军的余威而出使大唐,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大唐索要财物和求娶公主!”

  李恪淡淡的说道,“以大唐现在的处境,只能妥协,争取几年的喘息时间,再跟两国一决雌雄。”

  李恪说道这里,见李世民听的很认真,可脸上很不是不悦,便继续说道,“但儿臣认为,大唐自打败了突厥之后百姓们心气很高,要妥协,要接受吐蕃和吐谷浑提出的罢兵条件可能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所以,儿臣认为大唐该出兵继续跟两国作战,不能力求攻克,但也要打击两国的嚣张气焰。”

  “要是让你统领大军,需要多少兵马,需要多少时日才能做到打击吐蕃和吐谷浑的嚣张气焰?”

  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骑兵十万,半年的时间可以打击两国的嚣张气焰,三年的时间可以灭掉吐谷浑,让吐蕃对大唐称臣,永不进犯!”

  李恪不暇思索的说道,这是他在太原时就思考过的问题,要想打击两国的嚣张气焰,打上几次胜仗就行,但要灭了吐谷浑,让吐蕃称臣而永不进犯,那就必须让士兵适应高原作战的能力,适应高原的气候环境,这样才能长驱直入,杀到吐蕃腹地,给吐蕃造成致命的打击。

  “今天就到这里吧!你先下去吧!”

  李世民淡淡向李恪说道,没有给与任何的评价或者答复。

  李恪躬身退出了御书房,他也没有想过自己的意见会被接受或者采纳,而他这么说,只是想表明自己的态度,要跟吐蕃和吐谷浑血战到底。

  至于其他的,以他现在的职权,他不是中枢大臣,爱莫能助。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