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11章 封锁粮道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计,官兵便是抵抗的再激烈,也只是守城为主,是断然不敢野战的,不然败的更快。

  而此次出兵,西海的战略意图是以抢粮为主,占地为辅。而皇甫素来沉稳,自然会将他的意图贯彻到极致。

  “李彰呢?”

  “午间已攻下霸城,正往骊山进发!”

  “知会予他,莫要进的太快,以免元钦狗急跳墙,故伎重施!”

  过了骊山便是华州的郑县,而郑县距潼关也就百里。一旦大军攻入郑县,莫说据守潼关的元钦,包括洛京的少帝、顾命亲王元怿,并满朝文武,哪个不大惊失色,肝胆俱裂?

  万一元钦脑子一抽,将华州的粮草也尽数烧光,就得不偿失了。

  也是因为李承志根基太浅,虽连战连捷,势如破竹,不过都是凭一时之勇。是以绝对没有攻克京畿的实力。

  其余不论,光是粮草就能愁的他掉光头发。

  其次,火药又不够了……

  ……

  时值九月,天气渐冷。京中的小娘子已不敢只披一袭轻纱就招摇过市,都已老老实实的换上了长裙。

  田中粟米早已收尽,老农赶着耕牛奋力犁田,只求在落雪之前将田耕完,最好再能下一场雨,将地浇透。

  待天冷后,就能将田中的硬土冻的稀碎,细若粉尘。来年春种,出芽率自然极高。

  今年尚算风调雨顺,如河东、河南、山东的收成都是不差的。洛阳也在此例,老农自然喜笑颜开。

  若是往年,满朝文武自然也已弹冠相贺。说不得皇帝就会找个由头赐宴王公大臣,与民同庆。

  但今年,殿中百官个个愁云惨淡。

  十日前,元钦捷报,称大败贼帅皇甫让、李彰,拒敌于华州之外,潼关无虞。

  但事实又是如何?

  绣衣使早已查的分明:自半月前,贼将皇甫让、李彰相继攻克京兆郡的新丰、莲勺,北地郡的铜官、频阳,贼逆陆续陈兵于华州边境。

  而元钦却龟缩于潼关而不敢出,只是遣羊祉与杨钧兵分两路,予州境御敌。

  也根本不是元钦与捷报中所称的大败贼敌,而是对峙几日后,叛军便自行退兵,撤入了就近的县城之中。

  看来李承志似是有罢战之意,也可能是因气寒渐寒,故而撤兵,想来今年再无战事。

  这算是喜讯,而且是今年朝廷与西海开战以来唯一的喜讯,但元怿总觉的哪里不对。

  李承志向来是得理不饶人,怎会弃大好局势,而偃旗息鼓?

  果不然,昨日近夜时分,夏州传来急报:月余前,贼将李丰自金明郡出兵,进犯夏州。不足十日,便取朔方(今陕西子长,清涧一带)、偏城(今陕西延长、延宽一带二郡。

  而后不知又用何法重开高奴县油湖,之后驱兵于白干山之边墙,以火油弹开路,奚康生且败且退,如今已退到了统万城。

  但不知何故,叛军也不下墙,更不再攻城占地,只是依边墙进军,不知是何意图。

  而如此大规模调兵,又急行近千里,李承志总不能是闲来无事,派兵卒去北地吹风吧?

  元怿深知其中必有原因,可惜他不曾领兵,对兵事只算是粗通,是以刚至卯时,宫门方开,便敲响了端钟。

  京有不乏老于行伍,精通兵法之辈,更有如李崇这样的名将。

  而只看了一眼,李崇便猜出李承志的意图:顺边墙往北进兵,只为阻断六镇与洛京之间的粮道。……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