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日_开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纸上印出一匹小马儿,意思是‘饿死了,快点儿’。

  最早甜食房的宦官拿着这张印纸是可以骑马穿越御道的,自从皇帝被太后抽了一顿,后来就不能了。

  众所周知,外卖是两家,尚膳监的电报也是一样。

  御马监也是大同小异,电灯一亮,备马备车。

  紫禁城电报网的第一阶段极大地提升了小万历的生活享受,但万历并不就此满足,他还要掌控紫禁城。

  首先是情报。

  为完整掌握李太后与张居正的情报,小皇帝做出一夜刨开御道二里半的再填上的壮举,神不知鬼不觉地给皇宫纵横全部埋好电路,随后明修栈道,在午门、角楼、慈宁门统统装上按钮,职守在各处的武宦官使命之一就是在李太后出宫或张居正进宫时按下不同的按钮。

  万历最喜欢电报了,就因为这个东西,有两个试图向李太后告状自己没好好学习的宦官因为欺骗太后嫁祸皇帝而被‘震怒的皇帝’发配南京当净军。

  从那以后,再没人敢跟太后说皇帝的坏话。

  因为说了也没有用,只要太后出宫,皇帝就必然在苦读经书。

  然后木已成舟,小皇帝的电报房便跟宫外的电报网路轻轻松松地连在一起。

  这让大臣们越来越烦陈沐了。

  其实大臣们是无权干涉发生在紫禁城里的事情的,那么是什么让大臣好像拥有可以管束皇帝的权力呢?答案在户部,帝国财权。

  皇帝的自作主张多半都要花钱,而在大明这个相对开明的朝代,如果皇帝的需求是不必要的,比方说紫禁城里的傻小子想把城墙根刨一圈埋电线,那么大臣就能据理力争,不给皇帝批钱。

  不批钱还能干什么事?不给道君皇帝批钱,他还能飞升呢?

  不存在的,对不对。

  可万历不一样,万历只用宦官就把事儿办了。

  因为他有钱,甚至自己都嫌钱多,今年北直隶煤商给送银子时专门派亲信宦官王安去传话:“今年的孝敬免一半儿,百姓的煤价降三分,天儿冷,别冻着朕的子民。”

  掌管电报房的宦官毕恭毕敬地站在门前,电报房隔壁轰鸣的蒸汽机群让这里即使不烧炭火也温暖如春,不过万历皇帝可受不得这种温暖,前脚刚迈入室中,后脚便定住了。

  “太吵、太吵!”他俩手堵着自己耳朵,朝宦官大叫:“朕要发电报,发给边军,最远能发到哪儿,拿地图来,让朕看看!”

  万历这话弄得电报房主事宦官倍儿紧张,小心翼翼地问道:“爷爷容小的问一句,找边军,要做什么?”

  “你老实做事,别瞎打听。”小皇帝虎着脸没多大威势,数落着说道:“快去拿地图。”

  忐忑的宦官连忙挥手,不一会地图取来,图上标注着大大小小四十余个标注区域,在北方边境东起鸭绿江边辽东九连城直抵西北嘉峪关。

  不过在图上根据距离,还标注着‘半日’、‘一日’、‘三日’这样的范围圈标注,皇帝指着图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回陛下,根据各地建设电报网的情况,北京发出电报,北直隶、山东、山西、宣大诸地,及河南卫辉、彰德、怀庆三府,为电报半日;黄河以南长江以北、陕西、辽东等地,则为一日送达。”

  “三日,是消息通传海内,但若是要消息传递到某都、某乡,则需七日。”宦官说罢,稍稍扬起躬着的身子,道:“也就是说,陛下任何一道命令,最多七日,可告知海内每一寸土地。”

  小皇帝琢磨着这个机制若有所思,缓缓点头道:“发九边将士,朕是大明天……”

  宦官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陛下,发不出去,咱密文里没这个字儿,避讳。”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