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7章 君子不器_最后一位文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乃是孔子的亲口所说。

  这个名词的背后还有一个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原本是卫国的商人,姓端木名赐。

  子贡因为有钱,平日里经常穿一些华丽昂贵的服饰。

  但孔子看不惯他的作风,于是说他为“君子不器”。

  子贡听后沾沾自喜,他问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随意说是“瑚琏之器”。

  于是子贡更加飘飘然了,却不知孔子在说他内心空虚。

  “君子不器”在后世因为一些网络小说的原因,知名度颇高。

  但在天星大陆,或许是因为牵扯到“亚圣”子贡的原因,读书人也不敢多加置喙,所以即便有人看到了,也只是稍加理解便就此作罢。

  毕竟此句与“学而时习之”、“逝者如斯夫”相比,着实是有些微不足道。

  但偏偏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题目,却登上了今年州试“经义”的题目当中。

  爆冷了呀……姜陵因为睡大觉,所以错过了考场里那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倒吸冷气声。

  不过哪怕光是想,也能猜出当时看到这题目时,其他考生脸上的表情是何等之精彩。

  姜陵将手中的笔搁置到一旁,拿起墨锭,习惯性的一边思考,一边研墨。

  因为给半圣经典注释最低也需要“虚圣”的境界,否则一旦歪曲了文意,很容易遭到反噬。

  而《论语》又是凝练了“圣师”孔子智慧的结晶,所以注释者就更少了,天星大陆暂时还没有出现能够获得世人普遍认可的《论语》注释。

  正因如此,所以即便是同一句话,不同老师,根据认可的不同的教材,有时候甚至也会给出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的解释。

  对于“君子不器”,王维根据学宫教材教导的意思是:君子不像器物一样,作用仅仅只是在某一方面。

  但姜陵知道这只是这个知识点非常浅显的一个方面。

  所以,姜陵在课堂上便向耿自诚等人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同窗,老师一同交流探讨,最终获得了一致认可。

  “君子不器”真正的解释,需要结合多个知识点一起理解。

  首先,要知道“君子”是什么。

  “君子”起先仅仅指代“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君子”地位的崇高。

  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君子”慢慢地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成为了文人儒生自勉的“行为规范标准”。

  《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的提出过“君子”这个概念,在他的心目中,“君子”乃是一种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并非凡夫俗子能够比拟。

  对内,“君子”要能够担任起治国安邦的重任。

  对外,“君子”要能够应对四方变化,不负君命。

  这都或直接或间接的说明了“君子”得是一个全才之人。

  其次,便是剩下的“不器”二字。

  器,何谓“器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