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4章 小罗和试产EVO初见面_香江:开局一百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月1日,是内地国庆节,方鹤轩趁着这个气氛北上去了深圳。

  距离四月底已经过去了5个月,但深圳南山区的两座汽车工厂从土建完工到设备安装、调试,其实只花了四个多月。

  如果是一般商人,这个过程只需要3个多月就能搞定。

  但方鹤轩对自己的第一座汽车工厂非常重视,所以,整个过程都是极其严格且反复请日德的设备专家来查验过的。

  他到BYD和宝马时,BYD已经开始了小批量试产,半个多月,生产制造了80台车。

  这个不是产能的问题,而是试产不是量产,制造出来的车都用于各种检测和路试,本身就不需要太多。

  在BYD待了将近三年,从刚进来时的浑浑噩噩到现在的死心塌地,是BYD不可思议的技术进步给了他无限想象的空间。

  如果能把一台量产的普通车驾驶到性能车都达不到的水平,那岂不是更有成就感?

  原本灰白的水泥地面上,此时已经多了几十条黑色车胎印迹。

  他凑上前去,手指在一台黑色EVO上滑过,触摸着钢铁的冰凉,感受着车体曲线的优雅,顿时让他心潮澎湃。

  离老板最近的车,当然都是经过检测以及加了油的。

  当然了,这也是整台车才只有1.18吨的缘故。

  整座工厂都能听到轮胎和地面剧烈摩擦发出的尖锐声音,还能见到屡屡青烟腾空而起。

  由于发动机得到了三菱和AMG的技术,所以,EVO的动力输出还是比较狂野的。

  即使不是颜值党,小罗依然觉得BYD设计的这款车型,真是好看到爆!

  这次来深圳视察试产EVO的性能,也就顺便把小罗一起带过来了。

  他上辈子买过一台三菱EVO,几经改装,花了差不多一百多万,但依然觉得滋滋有味。

  但以前玩过的车,不是霓虹的就是西德或美国的,从来没有华人自己造的汽车。

  因此,真正在实况路面上驾驶时,跟性能版的差距不是特别明显。

  小组组长向方鹤轩介绍了罗礼贤,说小罗不仅维保技术过硬,驾驶技术也是一流,最关键的是,他用自己的行动说服了好莱坞明星,向美国人证明了,中国人也是可以造车的。

  方鹤轩看着这几十台,心里竟然有种想大声怒吼的冲动。

  方鹤轩当然希望,BYD能够培养自己的车手,最好还是华人,这样对于品牌而言,就更具有意义。

  还不满18岁的小罗兴奋的手舞足蹈,立马坐进了右驾驶座。

  方鹤轩这个大老板就这样站在场地外围看着小罗装逼,但却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很欣赏。

  方鹤轩上辈子当然是知道这位特技大牛的,只是没想到,这货竟然在自己的公司里。

  由于脑子灵活,善于发现问题并且独自解决技术问题,所以,他才有幸被选入了EV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