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8章:清理南洋土着_民国第一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低的宝贵资源是最划算的事了。

  除了从印度、澳大利亚进口煤炭外,也可以从更远的国家进口一些煤炭,海运价格随着船只排水量吨位的不断提高。在运输单位当中是最低的。

  因此大力发展海运,即可从外部弄到资源,也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不过中国还要考虑全面的战争爆发后中国的煤炭供应。因此还是把主要的进口对象放到印度、澳大利亚、缅甸、马来西亚,以及那些附属国身上。

  因为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可以迅速控制印度、澳大利亚、缅甸和马来西亚,不用怕失去这些产能。

  鸡蛋是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如果全靠进口。打仗的时候自身的产能根本就来不及扩大。

  当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石油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一部分煤炭的用途,中国的石油产量在1918年达到了1亿吨,也就是7亿桶,产油量为美国两倍,其中炼油副产品的商品开发程度远超美国。

  其中这些石油当中有1/10用于出口,此前美国每年也出口1000万吨石油左右,此时美国的石油出口下降到了500万吨。中国也差不多是1000万吨。

  双方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展开激烈争夺,中国的石油主要出口给欧洲的同盟国。同时在其他国家的市场,中国石油出口更注重新市场的争夺。

  新市场也比较好培育,如中国多出口些汽车,这样需求不就来了?

  因此中国的附属国也有了很多汽车、拖拉机之类的,同时在亚洲,煤油出口是中国全包的。

  澳大利亚市场也被中国占领。

  在非洲市场,中国石油也充斥着非洲一切买得起煤油的区域,蚊子肉也是肉。在南美地区的石油市场,则是美国霸占着。

  协约国的市场,也是美国石油霸占着,但是那些到亚洲、非洲运货的商船,所用的燃油都是中国生产的。

  这年头,轮船可是烧油大户。

  从石油需求量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工业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美国还主要是第一次死工业革命的产物。

  中国的石油产地分为四大产油区,在四个角落拱卫着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本土的石油也有一部分开采,但是开采量在四大产油区投产之后将有所缩减,甚至是停产。

  这四的产油区,都是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

  用不了几年,中国的石油就将充斥全世界。因为中国有最先进的炼油工业,还有开发程度最高的炼油副产品,价格上比美国石油有巨大优势,可以向全世界倾销石油,以此打败美国的石油出口。

  总的来说,中华民国的工业硬伤还是钢铁产量,不过不用了多久就能解决了。因为最初投资的钢铁生产基地正在不断的提高铁矿石产量,而铁矿石产地是不断增多的,投资的矿山越来越多,每个矿山

  请收藏:https://m.dula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